6 求谏 (2).ppt

6 求谏 (2).ppt

ID:48781366

大小:1.1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24

6 求谏 (2).ppt_第1页
6 求谏 (2).ppt_第2页
6 求谏 (2).ppt_第3页
6 求谏 (2).ppt_第4页
6 求谏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6 求谏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件制作:汝阳县实验高中秦建勋秦王李世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唐太宗名言影视剧中的李世民点击播放视频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走近先贤吴兢(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他为史臣,耿直敢于犯颜直谏,他修史四十余年,被誉为“唐代良史”。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唐太宗的人物形象。3.把握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与观点。检查预习一,读课文,熟练画横线字的注音。俨肃(yǎn)谏诤(zhèng)鲠议(gěng)王珪(guī)刍荛(c

2、húráo)不讳(huì)丧乱(sāng)属文(zhǔ)芜词(wú)诋诃(dǐhē)愆过(qiān)纂组(zuǎn)怖慑(shè)罄其狂瞽(qìnggǔ)二,古今异义1.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古义:__________今义:举动;措施2.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古义:______今义:颜料或染料3.惟君臣相遇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遇见彼此三,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2.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3.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1,探讨问题:(学生分组讨论)2,解决问题:(学生勇于发言)3,评点问题:(肯定和补充)1,虚怀若谷为了求谏,他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2,勤于政事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以匡救自己的过失,对此“夙

4、夜未尝不以此心”。3,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古时谏者“及其满盈,无所复谏”,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目的在于不能防微杜渐,也要亡羊补牢。二,文章在围绕“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表达了怎样的论点?探讨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勇于发言)评点问题:(肯定和补充)合作探究二事实论证:◆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比喻论证:◆惟君臣相

5、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假设论证:◆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拓展】【高考考点链接】解答“劝说”类语言表达题三注意。注意一:明确目的,有的放矢。如烛之武见秦伯的目的就是要让他退兵,所以他处处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本题中要求给害怕上网的人和沉迷网络的人各写一句话,目的是让前者喜欢上网,让后者不要沉迷网络。答题时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注意二:看准对象,讲

6、究分寸。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因此,说话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如劝成年人爱护公物和劝儿童爱护公物,语言就应当有所区别。注意三:适应场合,注意措辞。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总之,这类题目总的要求就是要让听者能接受你的劝说。【语言表达训练】1.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a.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b.①②处的句子要与它前面画横线的句式相同;c.③处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作

7、总结。历史是一面镜子。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