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ppt教学课件 (1)

《求谏》ppt教学课件 (1)

ID:1502949

大小:864.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7-11-12

《求谏》ppt教学课件 (1)_第1页
《求谏》ppt教学课件 (1)_第2页
《求谏》ppt教学课件 (1)_第3页
《求谏》ppt教学课件 (1)_第4页
《求谏》ppt教学课件 (1)_第5页
资源描述:

《《求谏》ppt教学课件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猜谜语两撇弯刀一竖钩,五湖四海任我游。文官提笔先用我,武将磨刀我当头。世间只有皇帝大,皇帝见我都摆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中国历史上哪位君王的治国思想?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正安二中张领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第一段第一段翻译1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

2、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第一段翻译2第一段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意思?他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

3、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论证方式第二段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太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太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议论,使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斧锯加工就能变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第二段翻译1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个,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大宗称赞王珪说

4、得好,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与其事并知其内情。如果有什么进言,一定虚心采纳。第二段翻译2第二段中君臣的谈话时围绕什么内容进行的?两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1.唐太宗发挥了他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鱼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唐太宗这个君主对于臣子重要性的认识。2.谏议大夫王珪一席话是承接唐太宗的话而来的。他首先用比喻类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用木头经过墨线斧锯加工就能变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接下来用古圣先王的事例来阐发自己的观点,从君道转到臣道,过渡点在“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但王珪发言的重点不在圣主,而在“争

5、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的忠直精神。这番议论既颂扬了唐太宗,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唐太宗所称赞,由此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后果:下令从此让谏官“预闻政事”,凡有所陈奏,一定“虚己纳之”。第三段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第三段翻译第三段

6、中唐太宗的话又包含几层意思?唐太宗先列举了帝王“任情喜怒”的现象:“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唐太宗认为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把纳谏的意义扩展到大臣身上,指出不仅我做皇帝的要接受劝谏,你们做大臣的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谏语”,不能因为“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接着又用一个反问做了进一步强调:“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这就使得求谏、纳谏的意义扩充了,泛化为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意思,这对于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无疑都有借鉴意义。第四段贞观八年,太宗对侍臣说:“我每次闲居静坐,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怕自己的所

7、作所为,上不符天意,下为百姓怨恨。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使百姓不在心里埋怨郁结。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普通奏事,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想直言规谏,一定会畏惧触犯君王。所以每有前来进谏的,纵然所奏之事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认为是他冒犯。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第四段翻译第4段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唐太宗?★谨慎、勤奋。★为了得到“正人匡谏”,唐太宗采取了很多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