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

ID:48749653

大小:2.5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1-21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_第1页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_第2页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_第3页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_第4页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说课稿大道之行也唐元中学冯萍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四、重难点分析六、教学过程五、教法与学法七、课堂小结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分析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二、学情分析整单元文章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把握作者的情怀就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仅107字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文言文诵读及分析能力是八年级上期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本课需要继续练习的。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分析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

2、过程七、课堂小结二、学情分析优点:有活力有好奇心表现欲强优点:已经积累和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字词对文言文的学习仍有较浓厚的兴趣缺点农村中学基础薄弱、翻译分析的能力有限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分析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的相关依据课标对本课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感知知识与理解1、朗读成诵、积累字词。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能力与方法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2、能够联系《桃花源记》,联系历史,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提高学生的

3、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三维教学目标探究感悟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分析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二、学情分析重点:1、反复诵读,领会文意。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社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

4、重难点分析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二、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指导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启发诱导式的教学边读、边听、边想、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以学为主以生定教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分析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堂小结二、学情分析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四)合作探究,讨论延伸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讲述路不拾遗的故事※设问1、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成语?此外还有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过渡:《天下无贼》是理想中的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

5、进孔子的“大同社会“,看看他理想中的社会又是怎样?设计意图:利用成语故事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切合创设情境,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作者及《礼记》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1、自读课文(默读方式),整体感知解决字词障碍3、齐读课文,感知文意4、疏通文意,积累词句(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2、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纠正字词读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落实字词,并且能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重点

6、词语提示一、字音与(jǔ)通“举”睦(mù)矜(guān)通“鳏”长(zhǎng)分(fèn)恶(wù)二、词语积累3.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选贤举能、老有所终、天下为公)2、词类活用亲:以……为亲,奉养子:以……为子,抚育(意动用法)老、壮、幼、矜、寡、孤、独:(形容词作名词)1、通假字与:通“举”,选拔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大道实施需要哪些条件?设计意图:此题是根据课文第一层内容设计的,要求学生找出句子,明确这是纲领性的说明,起到总提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句子,要求学生速背学生齐读并速背相关语句一、设问质疑(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如何实施才能实现“大同

7、社会”?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从生存需要方面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从发展需要方面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从精神愉悦需要方面要求学生找出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表现,归纳概括,齐读相关语句(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实施前面的这些条件措施之后,“大同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设计意图:设问质疑这个环节通过问题引导来理清课文思路,是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帮助理解和记忆。)找出相关语句,明确这是全文的总括语学生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