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05208
大小:105.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7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术语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教学案新人教A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时 并集与交集(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使用Venn图直观地表达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教学重点:1.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2.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教学难点:1.并集中“或”、交集中“且”的正确理解.2.准确地找出并集、交集中的元素,并能恰当地加以表示.【知识导学】知识点一 并集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表示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B={x
2、x∈A,或x∈B}并集的运算性质:
3、A∪B=B∪A,A⊆A∪B,A∪A=A,A∪∅=A,A∪B=B⇔A⊆B.知识点二 交集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表示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B={x
4、x∈A,且x∈B}交集的运算性质:A∩B=B∩A,A∩B⊆A,A∩A=A,A∩∅=∅,A∩B=A⇔A⊆B.【新知拓展】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取到与否.1.判一判(正确
5、的打“√”,错误的打“×”)(1)若A∩B=∅,则A,B至少有一个是∅.( )(2)若A∪B=∅,则A,B都是∅.( )(3)对于任意集合A,B,下列式子总成立:A∩B⊆A⊆A∪B.( )(4)对于任意集合A,B,下列式子总成立:A∪B=B⇔A⊆B⇔A∩B=A.( )(5)对于两个非空的有限集合A,B,A∪B中的元素一定多于A中的元素.( )答案 (1)× (2)√ (3)√ (4)√ (5)×2.做一做(1)已知集合A={x
6、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5B.4
7、C.3D.2(2)已知集合A={x
8、-19、010、-111、-112、013、2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9、010、-111、-112、013、2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0、-111、-112、013、2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1、-112、013、2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2、013、2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3、2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4、-1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5、-2≤x<1},求A∩B,A∪B.[解] 把集合A与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上图可得,A∩B={x
16、-117、-2≤x≤2}.金版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19、y=x2-1},B={x20、-2≤x<21、0},求A∩B,A∪B.解 A∩B={x22、-1≤x<0},A∪B={x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17、-2≤x≤2}.金版
18、点睛集合A与B的“交”“并”运算,实质上就是对集合A与B中元素的“求同”“合并”:(1)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已知集合A={y
19、y=x2-1},B={x
20、-2≤x<
21、0},求A∩B,A∪B.解 A∩B={x
22、-1≤x<0},A∪B={x
23、x≥-2}.题型二简单的含参问题例2 已知集合A={0,1},B={x
24、(x-1)(x-a)=0}.求A∩B,A∪B.[解] 集合B是方程(x-1)(x-a)=0的解集,它可能只有一个元素1(a=1),也可能有两个元素1,a(a≠1).(1)当a=1时,A∩B={1},A∪B={0,1};(2)当a=0时,A∩B={0,1},A∪B={0,1};(3)当a≠0且a≠1时,A∩B={1},A∪B={0,1,a}.金版点睛由于参数a的变化,集合B中的元素也在变化,即集合B是
25、变化的集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特别注意,不能把集合B写成{1,a}(因为当a=1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对于两集合的“交”“并”运算,应当首先弄清两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之后再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求解. 已知集合A={x
26、2a-2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28、M-P={x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27、x≤1或x≥2},且A∩B=A,求a的取值范围.解 ∵A∩B=A,∴A⊆B,∴分A=∅和A≠∅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此时有2a-2≥a,∴a≥2.②若A≠∅,则有或∴a≤1.综上所述,a≤1或a≥2.题型三类似于“交”“并”运算的一些新定义型问题例3 设M,P是两个非空集合,规定
28、M-P={x
29、x∈M,且x∉P},根据这一规定,M-(M-P)等于( )A.MB.PC.M∪PD.M∩P[解析] 当M∩P≠∅时,由图可知M-P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M-(M-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