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92088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7
《浅谈科学课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 谈 科 学 课 教 学当我第一次接到带科学课时,对这新教材,我充满好奇,很想知道其中的新内容,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同时,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的出现,给作为教师的我一种无形的压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努力学习“新课标”的新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认真、仔细地教学。下面我来结合自身半学期的教学谈一谈对科学课的认识。在"新课标"中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名学生,允许他们采用不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2、,促进每名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就更加需要构建这样的思维环境,从而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思维。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我在开始教学时,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孩子们了解到: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电子网络的诞生;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今天地震情报的预测;从皇帝乘辇而行,到今天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无论哪一项发明创
3、造,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依靠科学才能获得成功。教学实践中,我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科学实验的成功,都非一人所能,而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比如做实验,众多的实验器材、复杂的实验程序,如果一个人做,就会手忙脚乱,弄不好,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这样,通过古今的对比,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就马上提高了。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拉近师生距离,创立和谐的教学气氛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放开束缚,主动进行探究,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要敢于走下讲台,来到
4、学生当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创设一种宽松而又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伙伴,知心朋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放下架子,遇到问题与学生共同商量,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与之交流,借此引导他们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很容易被传统的师道尊严所束缚,特别是我这教惯了高年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放不下架子,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无人捧场"的现象,但随着自身对科学课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开始意识到自身这一方面的缺憾,逐渐开始注意起自己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树”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让
5、他们去亲身感受大自然,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大树。当学生发现了新特点,不管是不是主要的,我都给予表扬,那他们找的兴趣就更大了。等学生观察完了,我再把学生集中起来,一起讨论归纳特点,使知识得到优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新知识,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与学生接触,我发觉其实这些尚在小学读书的孩子们,内心世界确是多姿多彩的,充满了对这样或那样知识的渴求,这些是我从未在教学中发现的。于是微笑时常挂在我嘴边,和蔼、亲切而不失风趣、幽默的话语时常回响在课堂上,渐渐地我发现科学课教学在我的一系列改变下
6、变的活跃而又具有生气,更让我兴奋的是在课上学生对我的称呼也由"您"变成了"你",这代表着学生对我的认识由高高在上的"教师"已转变为他们身边的朋友,学习活动的好伙伴宽松而又和谐的教学气氛,成了我和学生更好学习的无限动力,而我也终于找到了一些师生密切配合的感觉。三、以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为切入点的思维功能观察是感知的过程,生动直观的实验,可以形成强化刺激,使大脑留下持久的印象。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不明白的问题,总想问个究竟,看了以后又想去动一动,想知道是到底怎么回事。因此,作为科学课老师,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去
7、发现,并对从观察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此基础上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获得科学的乐趣,更加热爱科学。 1、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 “发现法”是美国的布鲁纳教授最早提出的。注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启发学生的直接思维。例如:在冰棍周围“白雾”的实验中,要使学生知道冰棍周围的白雾不是冰棍冒出来的,而是周围的空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如果你直接讲,学生的知识基础不
8、可能理解,那就必须引导学生实验。这个实验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验中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加以说明,特别是保鲜纸包冰棍之前和之后,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问:“包之前冰棍周围有没有白雾?包之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会儿,结果就出来。达到了实验目的。由此说明,不论在科学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