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庆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

施庆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

ID:48553130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施庆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_第1页
施庆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_第2页
施庆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施庆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三厂中学施庆丰一、教材地位分析:本框有两大块知识:第一块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块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难点:实践的基本特

2、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教学用具与课时:多媒体、1课时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六、教学过程:步骤一:预习①先让学生预习10分钟,浏览课文的同时完成一体化讲义填空题②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步骤二:新课讲授(1)导入:小故事。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画了一幅《斗牛图》,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一次,他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戴嵩很奇怪,就问牧童为什么发笑。牧童就笑着说:“牛在角斗的时候,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

3、的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戴嵩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生:实践。(2)实践的含义及基本特点31、实践的含义(直接课件投影出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的两层基本含义: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教师展示一组例子材料,让学生根据概念来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①医生治病②蜜蜂筑巢③蚂蚁搬家④蜘蛛织网⑤教师上课⑥防治禽流感⑦开采石油⑧学生看书答案:①⑤⑥⑦2、实践的三

4、个特点播放一段视频:《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一人生活在孤岛上,最后砍倒一棵大树做了一艘独木舟回到了社会。通过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这三个特点。教师具体讲解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物质性要讲明白原因: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图片展示神七中航天员出舱的模拟动画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

5、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具有社会性提出疑问: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成功出舱,是单靠他个人力量可以完成的吗?教师总结: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具有历史性图片展示从神五到神七的三次突破说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展示: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

6、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如: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走进科学: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自此,太阳系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科学家通过探测活动,在外太阳系发现越来越多的天体,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由于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人造卫星等先进的探测工具,

7、使得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如:吃一堑,长一智。(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走进实验: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而伽利略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这

8、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你能举出关于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