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

ID:48537704

大小:71.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2-25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_第1页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_第2页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_第3页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_第4页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中考阅卷典型错题汇总第9组(第10题)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我们阅卷组批改的这道文言文阅读题是句子翻译,虽然看起来句子不长,只有区区十个字: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但是仔细剖析下来,句中的“陷阱”颇多。且不说参考答案中的“处”、“安”、“乐”三个字的用法和意义,单说句子中的两个“而”,两个“之”,要把它们的用法及意义说清楚着实要费一番功夫,各加上学生普遍感到畏难的“旬月”这个词,尽管我们在评分时不作苛刻要求,但“拦路虎”一样的它实在阻挡部分考生与胜利握手之路。试题参考答案中已经把句子中的两个实词“安”、“乐”加以了处理,降低

2、了难度,把原本苛求的形容词意动用法降为只要写到“安宁”“平安”“安全”“快乐”之类的解释即可,这样一改,学生的得分顿时上涨了不少。不过仍有部分学生抓住“安”有“怎么”的注释不放松,于是翻译为“怎么快乐呢?”这样一来,把整个句子的意思完全颠倒,分数也就随之而去。这反映了我们的同学在学习时比较死板,不知变通,给语文老师在教学与复习中提了一个醒。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句子另一个词“处”上,其实“处”在句中的意思为“居住”、“生活”等,这在课内文言文中也有体现,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这句话中的“处”就翻译为“生

3、活”。可是我们部分考生比较不灵活。不能联系课文中的注释,答案也就离文万里,分数也就悄然溜走了。当然,绝大部分孩子还是能翻译到的。由此,我个人觉得,真正要把文言文翻译落到实处,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原则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方法:释、留、删、替、补、调。2.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之处: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3.在抓住关键句时,我们一定要做到课内外联系,尽量从课内文言语句中找到答题依据。4.师生共同整理、筛选实、虚词的常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必要的积累是学生在考场能灵活地翻译准确的坚实

4、基础。5.最后一定要牢记的是翻译出来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文从字顺,并且句子的内容必须符合整篇文章的大意。当你实在不会翻译时,一定要多读文本,仔细辨别,做到字字落实!第11题本题要求学生概述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扣住关键词“目的”,筛选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分点作答。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回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错字别字,“青山依旧”。在历次考试中,错别字问题似乎永远都会“当仍不让”地成“为普遍问题”。本次考试中,这个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在学生的答案中,有些常用的、简单汉字,都会出现书写错误的情况

5、,例如,把“淡泊”写成“淡薄”,把“洁身自好”写成“节身自好”等等。这就说明,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正确写好汉字”应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二、语言组织,“如鲠在喉”。阅读的理解,其实同时也考查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答案,且不论其内容正确与否,本身就是明显的病句。例如,“发扬孔子的言论”明显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赞同”或“赞扬”;再如“表达自己甘居陋室”明显缺少宾语,应在结尾添加“的态度”。这些问题显然会影响到题目的得分。三、脱离原文,“自寻烦恼”。阅读理解,其实更侧重于考查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我

6、们的作答应遵循“以原文为本”的原则,能用原句回答的要用原句,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个人理解不同而产生的答题偏差。学生在作答本题是如果能遵循这条原则,可以很容易从原文中找到“何陋之有”“安而乐之”“以俟来者”等相关语句,这样拿满4分成了轻而易举。四、只谈其一,“不厌其烦”。本题的分值是4分,一般情况下,其得分点应分为2点或点,有些学生显然不懂概括应该全面的要求,答案看起来字数不少,但仔细一看,却只是在围绕一点作答,写得再多也只有2分,例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世人不要因为居住地或房屋的偏僻简陋而远离它,而要

7、看那里的主人是否品德高尚。如果是品德高尚的人,那么陋室也不陋来。”有人曾说,阅读题是要“干巴巴”,那句讲究简洁了,这样才可以保证你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全面完整地概括。12题13年中考语文试卷12题是课外文言文的最后一题,通过链接课内文言文《陋室铭》中的句子,提问两篇文章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答题要点:1.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所竹木花草相伴;2.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3.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学生答到1点得2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4分。在试批过程

8、中,学生出现了各种答题状况,针对状况小组讨论后给出统一判定分。1.学生答题中只有前面的概括,而无分说,此种情况,给2分,其中前面概括只答1点的给1分。2.学生答题中只引用2篇文章的原文而无适当的概括,也给2分,如只引用其中一篇文章的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