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

ID:48439332

大小:26.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28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1、游戏的社会文化含义:从英文来看;游戏一词出现得比较晚,从起源上看与“快速轻捷”的运动有关。从汉语中看;游,在现代“游”和“遊”两字可通用,早古代,游字的含义和水有关。“戏”,同嬉,所以嬉戏二字常连用,更接近于现代的游戏之意。相似处:◆游戏的本意都与动作或运动有关◆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其特点是轻松自由◆游戏一词都带有“无意义的”或“无价值的”贬义2、游戏的性质判断与价值判断:性质判断:是什么,揭示事物的属性与特征席勒:游戏是剩余精力无目的的消耗;杜威:游戏不是严肃的,追求外部目的的活动;布鲁纳:游戏的本质

2、是手段超过了目的;工作: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游戏:自觉自愿的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得到愉悦和满足价值判断:是关于客观事物对于人的意义的判断,揭示事物对于人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功利主义游戏的价值观※理想主义游戏的价值观3、游戏的理论派别:古典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席勒;斯宾塞★生活预备说:格罗斯★成熟说:博伊千介克(拜敦代克)★放松说:拉察鲁斯;帕特里克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的游戏观:弗洛伊德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机制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唯乐原则”的驱使唯乐原则:在儿

3、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让儿童的愿望得到满足,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认知动力的游戏观: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并与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游戏的功能: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社会活动的游戏观:维果斯基;鲁宾斯坦;罗夫斯基;贝特森维果斯基的游戏学说: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游戏的活动属性:想象性情景和游戏的规则4、游戏特征列举法:为某一现象或活动列举特征,所列举特征越多就越接近于活动本身★游戏的行为特征:通过分析游戏行为在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构成要素上的倾向性来概括游戏的行为的特征1

4、、纽曼的“三内说”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2、加维:(游戏行为五特征)游戏是一种获得愉悦体验的手段;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规则;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有某种系统性的联系;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3、克罗伊斯:游戏具有六种特点:自由、松散、易变、非生产性、虚构性、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5、我国归纳的游戏特点:主动性、假想性、非生产性、愉悦性6、游戏的情景特征: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学前儿童能够自由选择、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7、游戏的概念:我国《教育大辞典》中的界定:游戏是幼儿

5、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8、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一、学前儿童游戏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部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外部条件要素(一)、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二)、游戏性体验及构成:1、游戏性体验: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内部心理体验或主观感受2、游戏性体验的构成: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或成就感体验、幽默感、驱力愉快(三)、游戏外部条件要素: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可能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活动的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幼儿不寻求或

6、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奖惩策略:语言、物质(延迟满足)、动作9、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1、感觉运动阶段(0~2岁)2、象征性游戏(2~6、7岁):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用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3、结构性游戏(3~6、7岁):儿童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常见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4、规则游戏(4、5~)(二)、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1、无所事事或偶然行为2、袖手旁观的行为3、单独游戏4、平行游戏(3岁末4岁初)5、联合游戏(5岁)6、合作游戏(三)、我国根据游戏内容和形式

7、不同划分: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2、规则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10、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水平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情景转变1.5岁、以物代物3、4岁,以人代人中班后)结构性游戏:3岁左右建构目的不明确,喜欢与积木嬉戏4岁左右建构目的越来越明确,开始模拟事物5岁左右能选择恰当的建构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3、联合

8、游戏阶段(4岁后)4、合作游戏阶段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及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