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

ID:48414530

大小:104.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0-01-19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_第1页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_第2页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_第3页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_第4页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6.脂类的营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脂类的营养脂类:脂类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常规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第一节脂类的化学及其作用一、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一)可皂化脂类1、简单脂类甘油酯甘油+3脂肪酸动植物体特别是脂肪组织蜡质长链醇+脂肪酸植物和动物2、复合脂类(1)磷脂类磷脂酰胆碱甘油+2脂肪酸+磷酸+胆碱动植物磷脂酰乙醇胺甘油+2脂肪酸+磷酸+乙醇胺动植物磷脂酰丝氨酸甘油+2脂肪酸+丝氨酸+磷酸动植物(2)鞘脂类神经鞘磷脂鞘氨醇+脂肪酸+磷酸+胆碱动物脑苷酯鞘氨醇+脂肪酸+糖动物(3)糖磷脂半乳糖甘油酯

2、甘油+2脂肪酸+半乳糖植物(4)脂蛋白质乳糜微粒蛋白质+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糖动物血浆(二)非皂化脂类1、固醇类胆固醇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动物麦角固醇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高等植物细菌、藻类2、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萜烯类植物3、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动植物二、脂类的主要性质(一)脂类的水解特性稀酸、稀碱中水解,微生物产生的酯酶可催化脂类,对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产生某些脂肪酸具有异味和酸败味,影响适口性。(二)脂类的氧化水解自动氧化和微生物氧化。降低营养价值和产生异味。自动氧化-由自由基激化的氧化,先形成脂过氧化物,无异味。其再与脂

3、肪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当氢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则分解成短链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现不适宜的酸败味,最后经过聚合作用形成粘稠、胶状甚至固态物质。微生物的氧化—有酶催化的氧化。脂氧化酶最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过氧化物,在同样温湿度下比自动氧化高。(三)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使不饱和的双键可以得到氢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酸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三、脂类的营养作用(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生理条件下脂类含能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左右。适口性好,含能高,热增耗低。表

4、3-5各种油脂的鸡代谢能油脂代谢能值(KJ/kg)牛油31.60~33.56猪油33.83~37.91鸡油37.13~38.18棕榈油36.61~37.24大豆油38.74花生油29.81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家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固态脂肪与植物油按一定比例(1:0.5~1)一定应用效果好。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的最佳比例幼禽1:2~2.2,产蛋禽为1:1.4~1.5.不仅能量价值提高,亚油

5、酸也增加。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的机制: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效应。不饱和脂肪促进饱和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利于营养素被消化和吸收。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脂肪的能量消耗。影响脂肪额外效应的因素脂肪水平脂肪结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动物的年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评定脂肪营养价值的方法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储备形式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储存的脂肪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出生哺乳动物的褐色脂肪组织是颤抖生热的主要来源。(二)

6、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成分。糖脂在细胞膜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着载体和受体的作用。参与代谢调节物质的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棕榈酸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2、脂类的保护作用如水禽尾脂腺中的脂肪皮下脂肪的绝热作用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4、磷脂肪的乳化特性亲水的磷酸集团,又含有疏水的脂肪酸链,具有乳化特性。磷脂是鱼虾饲料的重要成分。5、胆固醇的生理作用胆固醇有助于虾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脱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

7、性,促进虾的正常脱皮、消化、生长和繁殖。6、脂类也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7、日粮中添加油脂,可防止粉尘飞扬。8、提高制粒的物理质量和产量,减少饲料在挤压成形时的粉料损失和能量消耗,降低挤压膨化设备的磨损。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一、消化、吸收和运转脂类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一)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1、脂类在消化道前段的消化胃中的脂肪酶和口腔中的脂肪酶对正常脂类的消化作用甚小。十二指肠逆流进入胃中的胰脂酶有一定程度的消化作用。十二指肠是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

8、所。胆汁在激活胰脂酶和乳化脂肪方面有重要作用。脂类乳化后,在胰脂酶的作用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甘油一脂和游离的脂肪酸。磷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性卵磷脂。胆固醇酯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甘油一酯、脂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