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法向量求距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8利用法向量求距离知识要点(其中为向量的夹角)。求证: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OijxyzABD证明:以点O为原点,以射线OA为非负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k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如果,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定义:一点到它在一个平面内的正射影的距离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即过这个点到平面垂线段的长度。一般方法:利用定义先做出过这个点到平面的垂线段,再计算这个垂线段的长度。PBA向量法:PA如图,已
2、知点P(x0,y0,z0),A(x1,y1,z1),平面一个法向量,其中,d=即d=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ABCD,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DABCGFExyz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G(0,O,2),F(4,2,O),E(2,4,0),B(0,4,O).=(2,-2,0),=(2,4,-2),=(2,0,0).设面GEF的法向量为=0=0DABCFExyzG∴2x一2y=O,2x+4y-2z=0,∴x=y,z=3y.令y=1
3、,则=(1,1,3),点B到面GEF的距离为=2.直线到它平行平面的距离定义:直线上任一点到与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由定义可知,求直线到它平行平面的距离的问题可由点到平面距离的知识来解决。2、求线面距离如图,直线a∥平面α,因直线a上任一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与直线a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故直线a与平面α的距离为其中点A为直线a上任一点,B为面α内任一点,为面α的一法向量.例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C,中,G为AA1的中点,求BD与面GB1D1的距离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示系,则B(
4、2,2,O),G(2,0,1),B1(2,2,2),D1(0,0,2)=(2,2,0),=(2,0,-1),=(0,0,2),设面GB1D1的法向量=(x,y,z),则=0∴2x+2y=0,2x-2=O,=011BDGABDCA1B1C1D1即y=-z,z=2x.令x=1.则=(1,-1,2).∴BD与面GB1D1的距离为=3.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都相等,公垂线段长小于或等
5、于任一条夹在这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长。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只要求一个平面上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也就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4、求面面距离如图,平面α∥平面β,因平面α上任一点到β的距离等于两平面的距离,故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其中点A为面α内任一点,B为面β内任一点,为面α或面β的法向量.例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1)求证:面ABC∥面AlClD;2)求面ABIC与面AlClD的距离.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O,
6、0),B(1,1,O),C(0,1,0),D(0,0,O),A1(1,0,1),B1(1,1,1),Cl(O,1,1),D1(O,0,1).=(1,0,1),=(0,1,1),=(-1,0,0).1)证明(略)2)设面AlC1D的法向量,=(x,y,z),=0=0∴x+z=0,y+z=O,即x=-z,y=-z令z=1则=(-1,-1,1),∴面AB1C与面A1C1D的距离为=二、求异面直线的距离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常用方法:(1)找出(或作出)公垂线,计算公垂线段的长度。(2)转化为求线面间的距离。b
7、aαa//平面α(3)转化为求平行平面间的距离。abαβ(2),(3)可进一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a//平面β,b//平面α(4)用模型公式(5)向量方法:先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共法向量,再求两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连结线段在公共法向量上的射影长nabEF例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l=4,AC=BC=2,∠ACB=900,E为AB的中点,求异面直线EC与AB1的距离.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2,4),=(1,1,0),,,=(-1,1,0).设=(x,y,z),且则A(2,
8、0,O),B(0,2,4),E(1,1,O),=0=0∴∴-2x+zy+4z=O,x+y=O,即z=x,y=-x,令x=1,则=(1,-1,1),∴异面直线EC与ABl的距离=例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DA1与AC的距离。ABDCA1B1C1D1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