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74860
大小:222.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06
《古书注释术语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书注解较常用的术语有:(一)曰、为、谓之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例如:《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莱不熟曰谨。”《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诗经·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饥”“馑”是同义词,“切”“磋”“琢”“磨”是近义词,注解家有时用“曰”,有时用“为”,有时用“谓之”来区
2、分它们,可见“曰”“为”“谓之”的作用是相同的。这种“曰”、“为”、“谓之”略等于现代的“叫做”。(二)谓“谓”和上面的“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则是放在“谓”的前面。“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具体解释抽象,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它。例如:《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杨惊注:“大谓有益于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年。”(三)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例如:《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
3、“沃若,润泽貌。”《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这样的“貌”、“之貌”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四)犹用“犹”这个术语时,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语的意义只是近似,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如同”或“等于说”。例如:《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间”和“与”在畔参与”的意义上相近。(五)之言、之为言用这两个术语时,要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也就是所谓“声训”。例如:《尔雅·释诂》:“鬼之言归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
4、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鬼”和“归”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有声调的差别。“政”和“正”同音,“德”和“得”同音。(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宇的。例如:《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尚书·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辩”原是辨论,借作变化的“变";“时”是时间,借作移植的“莳”。注释家就在“读为”“读曰”的后面用本字来说明这种假借,形式像注音,实际是释义。“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例如:《楚辞·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注
5、:“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协音叶音)有时“读若”“读如”的作用与“读曰”“读为”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例如:《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信”的本义是诚信,假借为屈伸的“伸”,郑玄就用“读如”这一术语。(七)当为、当作这两个术语是用采纠正误宇的。例如:《国语·晋语》:“君好文(wen),大夫殆。”韦昭注“文当为外(wai),声相似误也。”《周礼·考工记》:“作舟以行水。”郑玄注:“故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作‘舟’。”(八)如字“如字”指的是某个字按照它常见的读音来读,并由
6、此而确定了它的词义和词性。例如:《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陆德明《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诗经·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不瑕有害。”《释文》:“害,毛如字;郑音曷,何也。”古书的句读我国的古代文献,在宋代以前一般的都没有断句。古人在读书时,一句话完了,往往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有完,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dou)”。两者合称为“句读”。对古书的断句没有错误,就证明对文章的理解基本正确,如果断句有误,那就一定是对文章中某些词句没有读懂。例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按照上
7、例的断句来理解,李氏子蟠所爱好的是古文和六艺经传,所通习的(普遍地学习)也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这是不正确的。古文不像六艺经传有各科,无所谓通习;六艺经传是唐时必读书,内容庞杂,也不可能各种都爱好。正确的标点应该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再如: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上例实际上应该是两层意思,标点应当如下: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要正确标点古书,必须要有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声韵、修
8、辞以及古代文献、文化常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