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ID:47983869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8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1页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2页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3页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一病区十一月份专科理论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一、定义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它与距骨协同承担足负重量的一半以上,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的纵弓和负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跟骨可分为体部及跟结节;跟结节为跟腱附着点,有强大的蹠屈作用。跟骨体的上部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应关节面相对应,构成跟距关节。使足有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的活动。以适应往高低不平道路上行走。在跟骨的前内缘有载距突为支撑距骨体和颈的一部分,又为坚强

2、的跟舟韧带附着部,支持距骨头承担体重,跟骨前端与骰骨构成跟骰关节。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40°左右的跟骨结节角为跟距关系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变小,甚至呈负角,如不矫正,将降低腓肠肌的收缩力,而影响足的功能。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

3、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二、常见原因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为跟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坠地时,足常不能平衡着地,可导致不同部位的骨折。如由高坠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经距骨向下传导至跟骨,则跟骨可被垂直压缩或劈裂骨折。如由高坠下足踝外翻足跟着地时,则可引起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内翻足跟着地时,可引起跟骨载距突骨折;若由高坠下足蹠屈着地时,可引起跟骨结节的横行撕脱;足的强力扭旋,可引

4、起跟骨的前突部骨折。三、发病原因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

5、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四、发病机制1.垂直压力

6、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2.直接撞击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3.肌肉拉力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五、分型一般分为以下2型:1.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包括:(1)跟骨后结节骨折:又有纵形骨折、

7、横形骨折及撕脱性骨折之分。(2)跟骨前结节骨折:如图所示,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节。(3)载距突骨折: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4)结节前方近跟距关节之骨折: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2.关节型骨折视其形态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4型:(1)舌型(tonguetype)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2)压缩型(depressiontype)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引起。(3)残株型(stumptype)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关节的纵(斜)向骨折。(4)粉碎型(crushtype)骨折:多

8、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六、症状表现1.伤后足跟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2.足跟横径增宽,可有内翻或外翻畸形。并有程度不等的肿胀和瘀血斑。3.可有前足增长和足纵弓低平,多有外踝下膨出,甚至足呈舟状畸形。4.足跟两侧挤压和足跟底部按压及沿跟骨纵轴扣压均有明显疼痛。5.踝关节背伸、蹠屈及内翻外翻活动,均有明显受限。6.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七、诊断患者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