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宫颈癌ⅱ、ⅲ期治疗中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宫颈癌II、III期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纯放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宫颈癌II、III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2007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II、III期患者9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患者采取放疗结合以顺钳为主的化疗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与试验组患者相同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1、3、5年的生存率、不良反应状况及肿瘤的转移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3、5年的生存率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明显少于试验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近;对照组肿瘤的转移复发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宫颈癌11、III期患者的整体疗效耍显著高于单纯放疗,在安全性上两者无显著差异。【关键词】放疗;化疗;宫颈癌屮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4)6-0004-02目前临床上对于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以放疗为主,对于早期的宫颈癌(I期)而言,单纯的放疗以及根治手术的疗效都较好,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但对于中、晚期宫颈癌(II、III期)患者而言,因为存在宫颈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因素
3、,若仅进行单纯的手术或者是放疗都无法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往往偏低,而化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宫颈癌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1-2]o为了进一步观察观察单纯放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宫颈癌11、III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特进行木次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2007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II、III期患者9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年龄41〜68岁,平均(51・3±1・4)岁,按照病理分型,鳞癌44例,腺癌4例,按照临床分型,溃疡型11例,糜烂型9例,菜花型13例,结
4、节型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0〜69岁,平均(51.6±1.5)岁,按照病理分型,鳞癌43例,腺癌5例,按照临床分型,溃疡型13例,糜烂型11例,菜花型11例,结节型1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的放疗均采用6MVX照射,在腔内照射时加192Ir,两组患者在进行体外照射时先采用模拟机定位,对患者的盆腔采用对穿照射,每次2Gy,每周进行5次,当患者照射的DT为20Gy后进行中间挡铅。随后进行为倒凹形野的照射,然后以A点为参考点进行腔内的照射治疗,剂量为每次6Gy,每丿制1次。两组患者的
5、盆腔放射剂量DT为50Gy,A点剂量DT为70〜80Gy时,试验组患者给予顺钳30-40mg/m2,每周1次,连续5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直到2013年5月。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1、3、5年的生存率,早期的不良反应状况及肿瘤的转移复发情况。1.4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病灶消失,且病灶的消失时间大于4周;部分缓解:病灶(双径可测)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少程度大于50%以上,且持续时间大于4周;无变化:病灶(双径可测)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少程度小于50%,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增加程度小于25%,所有病灶(单径可测)的直径相加所增加的程度小于25%,
6、或者所有病灶(单径可测)的直径相加所减少的程度小于50%,并且无新病灶的产生;进展:产生新的病灶,病灶(单径可测)增大程度大于25%或病灶(双径可测)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增大人丁・25%[3-4]。其中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二(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5统计学处理対木次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随访情况本次随访直至2013年5月,中途无丢失病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随访。2.2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
7、.67%,试验组患者的总冇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对比组别完全缓解例(%)部分缓解例(%)无变化例(%)进展例(%)总有效率(%)试验组(n=48)34(70.83)10(20.83)4(8.33)091.67*对照组(n二48)24(50.00)8(16.67)16(33.33)066.67*与对照组比较,P<0.05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上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明显少于试验组(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