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37137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教育)5 《坛经》两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坛经》两则【语言积累】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停留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利:锋利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法即一种,见有迟疾。B、法即一宗,人有南北。见迟即渐,见疾即顿。C、如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D、法以心传心何以渐顿?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1)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信禀:(2)其夜受法,人尽不知。受:(3)世人尽传南能北秀传:(4
2、)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说: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2)自古传法,气如悬丝。(3)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文本解读】5、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慧能受法》一文的主要内容。6、从慧能受法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禅宗“,”的主张,即不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者自己顿悟的修行方法。7、弘忍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传法后告诫慧能不要久留,要迅速离开此地。从这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弘忍的。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坛经》是佛教史上唯一被尊为“
3、经”的著作,它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B、弘忍选择慧能作为禅宗六祖,是因为他所作的偈子更彻底的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符合禅宗提倡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的观念。C、“慧能一闻,言下便悟。”一方面说明慧能对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也符合禅宗“当令自悟”的传法宗旨。D、课文虽选自佛经,却没有其他佛经那种拗口的语言和繁琐的经义,语言浅显且富有趣味。9、下面对课文《南能北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能北秀”是人们对弘忍死后禅宗所形成的南北二宗的称呼。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地域的不同,二是悟道方式的不同。B、“南能
4、北秀”虽然南北地域不同,但他们的师承实际上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在对于人的心性认识上,他们也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C、“南能北秀”的悟道方式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即“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因此禅宗南北两宗始终是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D、法本身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所以,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法。【问题探究】10、两千多年的佛教传播,
5、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丰富了我们的汉语词汇。今天我们使用的很多词语和成语,都来自佛经。如:“世界”“信心”“烦恼”“生老病死”“半斤八两”等,许多歇后语、俚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等,也是佛教世俗化后的产物。请查阅相关资料,仿照示例,完成下表。词语出处意义本来面目《坛经》原指内心纯真自性,后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11、《坛经》虽是佛教经典,语言却富有趣味,请结合课文,简要赏析其语言特点。12、什么是“南顿北渐”?请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顿”和“渐”的看法。相关读物答案:【
6、知识梳理】1.[答案](1)基督教、伊斯兰教(2)唐朝慧能《坛经》“不立文字,直指人心”(3)释迦牟尼,觉者(智者)。2、[答案]A[解析]佛教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佛教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B项中达摩应为弘忍,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弘忍才是禅宗五祖。4、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
7、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为禅宗正宗。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以六祖慧能的言教《坛经》为经。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经典原文】【语言积累】1、【答案】D、利:敏捷,聪明2、【答案】CA、第一个“即”为“即刻”;第二个“即”为“虽然”。B、第一个“即”为“虽然”;第二个“即”为“就”。C、两个“为”都是“是,就是”。D、第一个“以”为“介词,用”;
8、第二个“何以”为“为什么”。3、(1)信禀:信物,凭信(2)受:接受(3)传:流传(4)说:解说4、(1)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2)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想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3)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