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概率章末复习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概率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了解概率分布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2.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3.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事件概率的求法(1)条件概率的求法①利用定义分别求出P(B)和P(AB),解得P(A
2、B)=.②借助古典概型公式,先求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再在事件B发生的条
3、件下求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得P(A
4、B)=.(2)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B相互独立,则P(AB)=P(A)P(B).(3)n次独立重复试验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为Pn(k)=Cpkqn-k,k=0,1,2,…,n,q=1-p.2.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步骤①明确随机变量X取哪些值;②计算随机变量X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③将结果用二维表格形式给出.计算概率时注意结合排列与组合知识.(2)两种常见的分布列①超几何分布若一个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r)=,其中r=0,1,2,3,…,l,
5、l=min(n,M),则称X服从超几何分布.②二项分布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k)=Cpkqn-k,其中0<p<1,p+q=1,k=0,1,2,…,n,则称X服从参数为n,p的二项分布,记作X~B(n,p).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1)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如下表:Xx1x2…xnPp1p2…pn则E(X)=x1p1+x2p2+…+xnpn,令μ=E(X),则V(X)=(x1-μ)2p1+(x2-μ)2p2+…+(xn-μ)2pn.(2)当X~H(n,M,N)时,E(X)=,V(X)=.(3)当X~B(n,p)时,E(X)
6、=np,V(X)=np(1-p).类型一 条件概率的求法例1 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现从中随机不放回地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则:(1)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2)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3)在第一次取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反思与感悟 条件概率是学习相互独立事件的前提和基础,计算条件概率时,必须搞清要求的条件概率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一般地,计算条件概率常有两种方法(1)P(B
7、A)=.(2)P(B
8、A)=.在古典概型下,n(AB)指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基
9、本事件个数;n(A)是指事件A发生的基本事件个数.跟踪训练1 掷两颗均匀的骰子,已知第一颗骰子掷出6点,问“掷出点数之和大于或等于10”的概率. 类型二 互斥、对立、独立事件的概率例2 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研发小组,他们研发新产品成功的概率分别为和.现安排甲组研发新产品A,乙组研发新产品B.设甲、乙两组的研发相互独立.(1)求至少有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概率;(2)若新产品A研发成功,预计企业可获利润120万元;若新产品B研发成功,预计企业可获利润100万元.求该企业可获利润的概率分布和均值. 反思与感悟 在求解此类问题中,主要
10、运用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1)P(A)=1-P().(2)若事件A,B相互独立,则P(AB)=P(A)P(B).(3)若事件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跟踪训练2 红队队员甲,乙,丙与蓝队队员A,B,C进行围棋比赛,甲对A、乙对B、丙对C各一盘.已知甲胜A,乙胜B,丙胜C的概率分别为0.6,0.5,0.5.假设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求红队至少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2)用ξ表示红队队员获胜的总盘数,求P(ξ≤1). 类型三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例3 一次同时投掷两枚相同的正方体骰子
11、(骰子质地均匀,且各面分别刻有1,2,2,3,3,3六个数字),(1)设随机变量η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求η的概率分布;(2)若连续投掷10次,设随机变量ξ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大于5的次数,求E(ξ),V(ξ). 反思与感悟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的步骤跟踪训练3 甲、乙两支排球队进行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比赛的胜利,比赛随即结束,除第五局甲队获胜的概率是外,其余每局比赛甲队获胜的概率都是,假设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分别求甲队以3∶0,3∶1,3∶2胜利的概率;(2)若比赛结果为3∶0或3∶1,则胜利方得3分,对方得0分
12、;若比赛结果为3∶2,则胜利方得2分,对方得1分,求乙队得分X的概率分布及均值. 类型四 概率的实际应用例4 某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