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

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

ID:47751566

大小:743.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0

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_第1页
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_第2页
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_第3页
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登高》word导学案1.能够通过赏析诗句,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掌握并能背诵全诗,牢记诗中名句。3.学习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并能运用这种手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誉,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代表作有:古体诗《兵车行》,组诗“三吏”“三别”,五律《春望》《旅夜书怀》,七律《蜀相》《登高》《阁夜》等。2.探寻背景《登高》写

2、于大历二年(767)秋天,是杜甫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时所作。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开始流浪漂泊,历经10余年时间。这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是一片混乱。此时的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大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百感交集,于是在一次抱病登台的时候,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1.识字注音猿啸(

3、xiào)   渚清(zhǔ)   萧萧(xiāo)霜鬓(bìn)潦倒(liáo)2.字形辨认    3.一词多义(1)哀(2)回(2)回(3)苦(4)独4.古今异义(1)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年暮垂老。今义:一百年。(2)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兼指国难和自身命运。今义:艰难困苦。5.词类活用(1)无边落木萧萧下(名词用作动词,落下)(2)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1.本诗前四句勾画三峡深秋时的景象,但没有一个“秋”字。哪些词说明时值深秋?景物有什么特点?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提示:表达

4、秋景的词语有:“天高”“猿啸”“渚清沙白”“落木萧萧”。在这里,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呈现出雄阔苍凉的特点。诗人的感情主要是“悲”。听高猿长啸之声,顿生悲情;望木叶,视江水,有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而“无边”“不尽”,则更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情。2.本诗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提示: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漂泊到百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

5、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抱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可以说尾联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1.贯穿《登高》这首诗的感情主线是什么?提示:诗歌的思想感情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中,因此把握诗歌感情就需要抓住诗歌所撷取的意象,然后找出二者的相通之处。此外,诗人的生平与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样是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因素。全诗的诗眼是“悲”。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又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

6、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阪上走丸之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情感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由此可见,“悲”字是整首诗的核心,是贯穿全诗的感情主线。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悲恨”之情,这一感情是通过叙述哪几件事来表达的?提示:①常作客:作客,就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处在战乱的年代,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②独登台:登台,重阳节的一种习俗,登高以求长寿,一般

7、在自己的家乡,全家人都去。杜甫此时登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③繁霜鬓:白发又增多了,两鬓斑白,如霜似雪。④多病: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已经不能动弹。⑤新停浊酒杯:刚刚戒酒,因病戒酒,因穷困戒酒。3.本诗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提示: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含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独”,一是独知宇宙与人生之悲怆,二是独自承担此苦

8、难的情怀。全诗用浑融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昂。气象磅礴,情景交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提杜甫,那位忧国忧民、满脸愁容、皱纹密布的老者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的眼帘。杜甫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永远是“悲”,《登高》也不例外。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消极的,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写景,雄浑阔大,气象宏伟,它的基调不能说是消极。你是怎样认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