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ID:476889

大小:33.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8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_第1页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_第2页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_第3页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_第4页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工程组胺的功能及组胺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介绍了组胺及其来源,并阐述了组胺的部分重要功能,以及组胺所带来的危害,并对组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关键词:组胺;组胺来源;功能;现状1组胺1.1组胺及其来源1.1.1组胺介绍组胺(histamine)是一种生物胺,组胺具有H1R,H2R,H3R和H4R4种受体,组氨酸遇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如摩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污染后可使鱼肉中的游离组氨酸发生氨基酸脱羧反应产生组胺。1.1.2组胺来源组胺脱羧酶[1]是催化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的关键酶,定位在第15号染色体的长

2、臂2区1带至2区2带(15q21-q22),其DNA完整序列是由单拷贝基因编码,编码区由12个外显子构成,在组胺脱羧酶催化下,游离组氨酸发生氨基酸脱羧反应产生组胺。组胺的产生需要满足3个条件[2]:(1)存在生成组胺的前体物质——游离组胺酸;(2)存在发生组胺酸脱羧的条件;(3)存在是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海水中存在污染鱼类的组胺菌,组胺生成菌普遍存在于海水鱼的体表,也生活在活鱼的鳃和内脏中。当鱼体存活时,该细菌不对鱼产生危害。一旦鱼死亡,鱼的防御系统被破坏,在适宜温度下,组胺菌就迅速生长并产生组胺[3]。新合成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

3、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或发生变态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4]。动物性食物中普遍存在着组胺[5],尤其是一些青皮红肉的海产品,其肌肉中含血红蛋白较多,组氨酸含量也较高,当受到含高活性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后,可使鱼肉中的游离组氨酸脱羧基形成组胺。通常,海产品中的组胺含量与其种类、储藏条件、细菌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2组胺的功能2.1组胺对机体发挥有益的功能的一些表现2.1.1组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组胺属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活动过程,如对睡眠、摄食、体温、精神情感性疾病的调节[6]。2.1.2组胺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组胺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

4、小分子胺,在炎症反应中能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大量的炎性细胞和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聚集于炎症局部,发挥作用。外源性组胺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使肿瘤组织退行性变、增加淋巴细胞在瘤体内的渗透等作用[7]。2.1.3中枢组胺具有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中枢组胺具有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并具有通过H1、H3受体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间接作用于胆碱能神经、NMDA受体等[8]。2.1.4组胺的促生长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组胺提高了仔猪胃酸分泌量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添加60ug·kg-1BW组胺,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降

5、低胃内容物pH值,提高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减轻腹泻,提高仔猪日增重[9]。2.1.5组胺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通过增强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基表达,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使NO产生增加,进步地扩张肺血管,调节HPV,从而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10]。2.1.6组胺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发的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组胺能减弱NMDA诱发的神经元兴奋性死亡,其保护作用在高浓度可能与组胺H1受体--PKC通路有关,而在低浓度可能与组胺H2受体--PKA通路有关[11]。2.1.7组胺在ADHD治疗中的作用ADHD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期出现的脑疾病,表现为情感、注意

6、力和学习能力的减弱或丧失。有50%以上的患病儿童,在成年后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单胺能(DA,NA)神经传递功能异常似乎是造成ADHD症患者学习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组胺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具一定效应,而且H3受体是一种高度异源性受体,组胺可通过它有效地调节ACh,NA和DA的释放,这些事实促使人们去考虑组胺能系统在ADHD治疗中的作用[12]。2.1.8组胺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组胺作用于肾上腺素系统,调节外周能量代谢,这样形成了一条以组胺为主要调节因子的轴,共同维持着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13]。2.2组胺对机体的负面作用的一些表现2.2.1组胺引起食物中毒组胺是组

7、胺酸的分解产物,组胺的产生与鱼类所含组胺酸的多少直接有关,一般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等鱼体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所产生的脱羧酶,就使组氨酸脱羧基形成组胺,温度在15~37℃,pH值为6.0~6.2的弱酸性,盐分含量3%~5%的条件下,最适于组氨酸分解形成组胺,中毒机制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4,15]。人类组胺中毒与鱼肉体内组胺含量以及鱼肉的食用量有关,有关文献介绍引起中毒鱼肉中的组胺含量为120~190mg/l00g,国家标准也为:鲐鱼(100mg/100g),其他鱼类(3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