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ID:47657780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4页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颈椎椎间融合器在2000年报道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变、肿瘤、创伤等。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要求:(1)彻底减压;(2)牢固固定和骨性融合,防止颈椎不稳造成新的损害。但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4〕。为了克服这种并发症,国内外学者不断寻找理想的融合材料和方法,既能实现植入后的即时稳定,又能促进融合并很好地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1988年Bagby和Kus11ch等将在兽用融合器基础上改良的BA

2、K融合器用于人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增加了表面螺纹,材料用钛合金,即为BAK(BagbyandKuslich),取得了成功。近年'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interbodyfusioncage)硏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也相继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5〜6〕,颈椎椎体间的融合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不断更新的设计和理念使之更为完善。本文就颈椎椎间融合器硏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1日前,椎体融合器的种类较多,按结构形状分类分为:圆柱形融合器:以BAK、钛网等为代表,是颈椎融合器较早的形状,系第1代Cage,因术后出现较高的沉

3、降率而应用逐渐减少〔7〕。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第3代Cage(解剖型)。环形融合器20世纪90年代由Hams设计的Harmsmesh以Hamsmesh钛笼(depuyacromcd)和环形融合器(depuyacromcd)为代表,钛笼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融合器之一。1991年,Brantigan和Sleffee等〔8〕根据三面皮质骨结构设计了箱形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获得成功,弥补了传统三面皮质骨在生物力学和融合性能方面的不足°典型的有AcroMcdI/FCage、SynCage和WingCage等,是日前国外应用最广的融合器。Kandzio

4、ra等〔9、10〕应用羊颈椎比较8种不同类型的颈椎间融合器,应用影像学、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进行评价,提示均不同程度的提高颈椎刚度,能很好的恢复和保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前凸,提供艮好的融合环境。圆柱形融合器稳定性强,能有效的控制颈椎的伸展与侧屈。但植骨量较小,存在较大应力阻挡,箱形融合器在避免应力阻挡上耍优于螺纹状融合器,但抗旋转应力和稳定性较差,需结合内固定。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PCB(Platecagebenezech),为带钢板的Cage,主体为方柱形,前缘带孔并上下延仲,用螺钉固定于椎体上,既具有部分钢板的功能,增加颈椎的稳定性,乂

5、促进了颈椎椎间融合,是较为理想的椎间融合器。按材料分:金属融合器,多由钛合金制成,以BAKC、NovusCTTi、InterFix、TFC为代表。生物相容性好,可兼容MRI检查,在压应力时有轻微形变而有利植骨融合淇不足是不能从X线片上看到内部融合情况。还存在应力遮挡、异物感、金属结构松脫等并发症。非金属类如碳纤维及PEEK(聚醍米酮)等融合器,因其生物力学特性接近皮质骨,应力遮挡小,植骨融合率较高〔11〕。能通过X线平片评判融合情况,而口对CT或MRI检查无干扰,但极个别出现炎性细胞反应。生物可吸收性融合器,该方面的临床硏究结果争议颇

6、多,短期临床治疗结果满意,但远期的融合效果尙需进一步观察〔12〕。且有关Cage的理想刚度以及其合适的降解时问,仍不明确。易导致内植物相关性骨质疏松。rhBMP2复合物用作颈椎融合的移植替代物,能提高融合率'并发症较少〔13、14〕。但是在应用rhBMP2的安全性、吸收剂量、最佳载体的选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等方面都有待深入硏究。2临床应用21适应证(1)症状性颈椎退变如颈椎不稳、脊髓型颈椎病、局灶性或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伴明显的相应临床症状者。(2)急性椎间盘突出有明显临床症状者。(3)无椎体骨折的不稳定性颈椎创伤,如不伴椎体骨折

7、的颈椎脫位或半脫位、陈旧性颈椎损伤伴节段不稳但无椎体骨折者。Cage•最宜于单节段病变;对多节段的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不能以多个Cage内植,因为连续放置多个Cage则颈椎的力学承受能力将受明显破坏,会继发颈椎畸形;因此只能以前路钛板内固定来为多节段减压后植骨融合创造稳定的环境。22禁忌证Cage是通过外部结构将椎体撑开而恢复椎间高度,并通过“撑开•压缩张力带”效应来促进植骨融合的,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椎体界面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术后易出现Cage下沉。故禁用于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精神失常、全身性神经疾病、免疫抑制紊乱、钙化组织代谢紊

8、乱、全身或局部感染及对系统的材料过敏者涓些不稳定的颈椎椎体骨折脫位,因维持运动的单位韧带和骨性结构缺如,发挥稳定作用的“撑开•压缩”机理消失,Cage植入后,不能重建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在没有前路内固定的配合下,先天性畸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