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ID:36450201

大小:4.54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9-05-10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_第1页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_第2页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_第3页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_第4页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姓名:张志明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骨科学指导教师:杨惠林20040401皇盥蔓堕塑坠鱼塑塞堕皇堕堕竺室主奎塑墨颈椎前路椎问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文摘要在颈椎前路外科手术中,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以及钛板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颈椎疾患的常用手术方法。彻底减压和牢固的骨性融合是手术的最基本原则,而辅以内固定是获得牢固骨性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内固定在颈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大量的颈椎器械不断涌现。无论目前常用的自体骨或近年来国外研

2、制的AO钢板及钛钢螺纹融合器(TFC)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来说,进口颈椎内固定器械因其价格昂贵尚难以普遍开展,因此在传统的自体髂骨植骨和同种异体骨植骨的基础之上,保留融合节段椎体的上下终板,对传统的螺纹状同种异体骨支架进行改进,设计了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AnatomicalAllograftCorticalRing,AACR),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将AA.CR初步用于临床。同时进行动物实验,对不同融合时期的功能运动单位力学性能的差异进行研究。该AACK保留了天然的BMP及其他活性物质,提高了

3、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并提出利用MRJ成像测量椎间隙前、中、后不同高度及椎间盘所在的前后径,手术时保留上下终板。第一部分: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解剖学依据目的和方法对35名健康志愿者,MRIT2WI成像,测量C2~C7椎间盘前、中、后不同高度及前后径长度;同时用高精度游标卡尺对国人c2~c7椎体干燥标本的宽度和前后径进行测量。结合临床要求,设计了AACR椎间融合器。结果椎间隙测量值前方为0.46±O.06---0.60±O.05cm:中间为0.56±0.07~0.72±0.06cm;后方为O40±0.07~0.50±O.07cm。

4、椎体矢状径测量值为1.45±O.14~1.68±0.17cm,髓核的前后矢状径为0.9l±O.13~1-08±O.14cm。由于颈椎前路减压AACR椎间植入固定时,椎管前方应留置3--4mm的缓冲区域,以防止对脊髓造成压迫,所以AACR最佳长度为12~14ram,目前我们设计的长度为13,42rnm。据国内蒋富贵、金大地等测得国人颈椎钩突前脚之间的间距在C3平均为15.4mm,C4为16.9mm,c5为18mm,C6才达到20.2inm。可以采用钩突前脚间距作为确定AACR宽度的参考标志,依据此数据和在干燥标本测得的椎体横径

5、,目前我们设计AACR的宽度为颈椎前路椎问融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文摘要14mm。第二部分: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的组成及稳定原理根据测量结果,采用同种异体皮质骨(尺骨、桡骨),设计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其结构:上、下缘呈倒锯齿状设计,齿深为O,45mm,齿宽为1.5mm在骨环的两侧面各有散在的三个微孔存在。骨环的前缘面有一直径3mm带机械螺纹的孔。骨块本身保留天然BMP及其他活性物质。其型号:a为4ram(后)、5.6mm(中)、4.43ram(前);b为5mm(后)、6.6mm(中)、5.43ram(前);c为6mm(后)

6、、7.6rnm(中)、6.43mm(前);这三种型号均为:宽度14mm、深度13.42mm。辅助操作器械包括:A、同样型号尺寸的三种解剖型试模:B、两把方形平头刮匙;c、直径6mm的环锯。第三部分:颈椎前路不同内固定的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定目的和方法采用16具新鲜颈椎标本,所取节段均为C4~C5节段,分A、B、C三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系统测试,分析比较几种不同的椎间植骨融合,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脊柱的强度性能及其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A组为:A1~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前路钢板(椎间盘切除并保留上下椎

7、体终板);A2一三面皮质骨髂骨+前路钢板(椎间盘切除并保留上下椎体终板);A3一环据取髂骨+前路钢板(终板破坏):A4--正常组。B组为:Bl一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前路钢板(椎间盘切除并保留上下椎体终板);B2一三面皮质骨髂骨(椎问盘切除并保留上下椎体终板但不用前路钢板);B3一环锯取髂骨(终板破坏且不用前路钢板);B4一正常组。C组:C1一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前路钢板(椎间盘切除并保留上下稚体终板);C2~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椎间盘切除并保留上下椎体终板但不用前路钢板);c3一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去除上下终板

8、(终板破坏且不用前路钢板);C4一正常组。其中Al、B1、cl为共用组;A4、B4、C4为共用组。结果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前路颈椎钢板以及保留终板的固定方法在脊柱的强度、刚度以及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性方面与其余的几种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采取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前路颈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