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ID:34848644

大小:2.84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12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_第1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_第2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_第3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_第4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459学号或申请号201212443321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作者姓名:王威导师姓名:王利民教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名称:外科学(骨科)培养院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时间:2015年5月Athesis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Aclinicaltrialoftheartificialdiscreplacementandthe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forcervicalspondy

2、losisByWangweiSupervisor:Wangli-minMedicalScienceOrthopedic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April2015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屮己经注明引用的内荇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宄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n期:年/“月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

3、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人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査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土系n期:XT年厂月^曰摘要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硕士研究生:王威导师:王利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

4、50052摘要研究背景: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在退变、损伤、炎症、劳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椎间盘突出及继发性改变压迫神经根、脊髓等并出现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退行性变”是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衰退。颈椎间盘、颈椎体及颈椎关节退变后,引起椎间盘变性脱出和椎体骨赘形成,对颈椎的脊髓、神经根等产生压迫,进而使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颈椎病发病初期一般给予理疗、按摩、家庭疗法及药物治疗等缓解症状,对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前路减

5、压融合术在在解除脊髓和(或)神经根压迫,缓解临床症状,维持颈椎高度,保持即刻稳定性和促进植骨融合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却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加速,断钉、断棒,融合节段活动度降低等并发症。为了很好地解决前路融合手术后所带来的一些影响颈椎正常生理功能的并发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颈椎非融合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及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颈椎非融合技术符合颈椎生理情况并把颈椎非融合技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应用于临床。经过大量随访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不仅在减压,恢复神经功能上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还能使延缓相邻节段退变,术

6、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接近生理性稳定。I摘要目的:比较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9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影像学诊断颈椎间盘突出明确的单节段患者,分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置换组)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融合组)两组,其中置换组51例,融合组38例。治疗后1周,3,6,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记录Odom评分及其优良率,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观察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及对相邻节段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较治疗前

7、增加(P<0.05),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组治疗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2.4±2.8)°与治疗前(11.5±3.0)°,治疗后活动度虽然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发现其融合节段活动很小,基本与上下椎体融合无明显活动。对于邻近节段活动度,置换组小于融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治疗前后相邻节段活动度基本接近颈椎生理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融合组治疗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颈人

8、工椎间盘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