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08372
大小:10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9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1)(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课题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执笔人审稿人总第11课时相关标准陈述1.能够熟练的使用工具书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3.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习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评价活动方案1.口头回答作者作品常识。2.部分同学黑板上听写生字词。3.小组间进行课文诵
2、读比赛。教学活动方案:【创设情境】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兼并战争频繁激烈,各国的君王为了保住或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不被他国兼并,纷纷招揽有才能的谋臣策士,这样一个“士”阶层的人就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这些人为自己的君王提出许多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斗争的策略,有些人主张连横,有些人主张和纵,史称这些人为“策士们”和“纵横家”。《战国策》就是记载这些人的言论和行动的。【确立目标】自主识记学习目标,小组长分配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为括号前的字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期()年 朝()于齐 间
3、()进(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并根据课下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尝试着完成下列各题。4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弗如远甚2.翻译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合作交流】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3.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4.文中依次叙述“令
4、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分组展示】1.让4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投影显示)2.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投影显示教师重点强调的内容)(1)邹忌修八尺有余(2)“窥镜”的“窥”43,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5)齐地方千里(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受上赏。(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理清结构层次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投影显示:)【解疑释惑】回答下列问题(议与评)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4.讽谏的结果如何?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6.邹忌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巩固训练】(一)解释下列词语 修昳丽窥镜旦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之蔽甚矣面刺 谤讥时时而间进期年(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6、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43 1、修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于是入朝见威王() d.朝服衣冠() 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d.今将
7、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四)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今:讽刺 2。窥镜 古: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古: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古: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古: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古: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今:不,不要 古:今:方位词(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8、拓展提升】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作业布置】1、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2、背诵课文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