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传统

中国文学传统

ID:47539256

大小:181.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4

中国文学传统_第1页
中国文学传统_第2页
中国文学传统_第3页
中国文学传统_第4页
中国文学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时间观1松浦友久《中国诗歌原理》(孙昌武、郑天刚译)第39页“人是可以认识时间之为物的唯一存在”。P3“伴随着时间意识的逐渐明晰,人才形成为人。”只有既有生命又有思想的人类,才能既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又能意识到这种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时间意识。主观性时间意识成为人类文化(宗教、哲学、历史与文学)所关注的对象。2松浦久友《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P88“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其感情的核心,正是通过对时间的推移,作出敏感的反映而产生出来的。”人生忽如寄时间流逝带来死亡,届时会剥夺人行乐的权利——“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今我不乐,日月其迈”(《秦风·

2、车邻》)——及时行乐时间流逝带来死亡,从而使理想和抱负化为泡影——“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及时建功立业时间流逝带来死亡,人生因而如朝露或远行客一般匆促——“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悲观情绪“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曹植《箜篌引》)——从头认识生命的虚妄与死亡的必然。有花堪折直须折时间会使人生不断走向衰败,激发了中国诗人对于年岁的特殊敏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杜甫《赠卫八处士》“及时”意识——“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

3、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暮去朝来颜色故——怀疑现在过去的相聚与现在的别离对比——“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傅玄《豫章行苦相篇》)过去的成功与现在的失败对比——“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过去的友谊恩爱与今天的背弃对比——“锦衾遗洛铺,同袍与我违”(《凛凛岁云暮》)过去的走红与现在的冷落对比——“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明年花开复谁在——恐惧未来未来不属于自己,而由冥冥命运去支配——“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重大变故生命本身的脆弱性——“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砌下

4、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杜甫)吉川幸次郎“自己也不清楚在等待什么的对未来的不安”此生此夜不长好——趁时而为单纯的幸福感——“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唐风·绸缪》)——其快乐是纯粹的快乐,并不同时伴有明天的阴影。“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陶渊明《游斜川》——尽情地享受眼下的快乐的同时,保留智者的冷静。眼下快乐难以久持恃,使得良辰美景变色。“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眼下的快乐不过是一次偶尔遇到的生之高潮,时间的流逝转瞬间便会把它带走,人生便重又会坠入到那无边的空虚之中,去等待那也许永远不会再来的“又一次”。因

5、此对快乐持一种有所保留的迟疑态度。却话巴山夜雨时时间会带走不幸带来幸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总之,中国诗人大多是悲观的,因为他们认识到时间终将带走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但在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也不拒绝做一个乐观主义者。这些小小的快乐点缀在空虚的人生上,宛如“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庞德《在地铁车站》)季节观由于中国的海陆分布方位,海洋和陆地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的影响,中国成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从季节变迁中看到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流逝,这是中国诗人季节意识的主

6、要内容之一。因而季节意识的发达,正是时间意识和人生意识发达的表现。人生几何春已夏王淇《暮春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花事变化-春天-时间-人生新的开始“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惜春伤春“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陆游《初夏行平水道中》对春天变化敏感“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满地芦花和我老——悲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秋来的敏感带有轻愁“碧栏杆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

7、未寒时。”人生看得几清明四季变化循环不已,人生变化则一去不复。二者变化既平行又对照“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只有那些与自己生命有关的四季,才是属于自己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人生观对死亡的恐惧,是个体的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P121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只有人类才会寻求悲哀与恐惧的解脱之道,但真正的解脱之道是没有的。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徒劳的努力,却正是人区别于万物之处,也是人生的美丽与无奈之处。荣民以

8、为宝哀肉体之短促者,希望借助文化的延续性,于是追求精神不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矛盾心理:中国诗人希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