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

ID:47248349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6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9课 风吹竹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风吹竹叶教案教学目标:能与同学合作,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风吹竹叶》,感受风吹竹叶沙沙响的美妙意境。教学重点:歌曲三个声部的学唱与合唱。教学难点: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演唱低声部并唱准节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1、老师示范演唱节奏,学生模仿。2、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继续拍节奏。(二)分声部学习:1、竹叶沙沙——低声部学唱。(1)导入。师:刚刚我们合作的真愉快。在福建有个被称为全国最美丽的山城,它的名字叫长汀,那是个四周被山围

2、绕的小城,长汀人在山上种满了竹子,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长汀的竹林。(2)师示范唱低声部歌词。(3)出示歌单,学生唱低声部歌词。(4)再唱一遍,注意最后1小节的延长音记号。(5)请一部分同学唱低声部歌词,另一部分同学拍刚才学过的节奏。(6)解决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2、小女孩的歌声——高声部学唱。(1)聆听小女孩的歌声。(2)师弹唱高声部歌词,生自由加入跟唱。(3)学生单独随琴唱高声部。(4)高声部情感处理。(5)请部分同学唱。3、竹叶声和小女孩的歌声合唱。(1)出示高低声部歌谱。将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担任两个

3、声部,先分组练习,再合唱。(2)发现演唱的不足并纠正,然后完整演唱。4、风儿的歌声——中间声部的学唱。(1)学生唱高、低声部,老师唱中间声部。(2)出示中间声部的歌谱,找出歌谱中旋律的不同。(3)全班随琴用“lu”哼唱中间声部旋律,感受风儿徐徐吹过的感觉。(4)比较高、中声部旋律走向有什么不同。(5)加入手势再次哼唱中声部旋律。(6)请部分同学唱中声部。5、三个声部合作演唱。(1)导语。(2)初次进行三声部的合唱。(3)指出演唱中的不足,教师指导学生的演唱。6、再次合唱。(三)课堂小结,结束本课。附送:2019

4、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紫竹调教案苏少版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音乐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网上聆听歌曲二、教学课题结合教材与学生情况,根据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目标维度,我将本课的目标制定为:1、欣赏笛子独奏和江南丝竹《紫竹调》,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意境,熟悉乐曲的旋律,初步了解江南丝竹乐器,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乐于和同伴交流并在合作中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体验自主探究成功后的喜悦。2、引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紫竹调》,

5、初步感知“紫竹调”这一曲牌的旋律特点,体会并初步表现歌曲优雅、委婉的韵味。3、在音乐欣赏、学唱歌曲、拓展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体验《紫竹调》的独特韵味。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艺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翠竹声声》课题2《竹韵传情》——学唱江苏民歌《紫竹调》。《紫竹调》既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本课很好地体现了“喜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学生课程审美情感发展目标之一。通过欣赏、演唱、了解《紫竹调》的相关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对江南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意、多

6、关注本土音乐和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紫竹调》的旋律,给人以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之感,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配上歌词的《紫竹调》,更是把江南民歌清新、柔美、秀丽、委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课是在欣赏笛子独奏和江南丝竹《紫竹调》的基础上,学唱江苏民歌《紫竹调》。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同过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的欣赏,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看、听、思、唱、动等活动感受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

7、不断提高音乐鉴赏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竹林)2、师问:首先请大家来看一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那你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吗?(学生回答)百度搜索图片: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6%F1%C6%F7&in=25574&cl=2&lm=-1&st=-1&pn=2&rn=1&di=60724433880&ln=1894&fr=&fm=index&fmq=1332376935156_R&ic=&s=0

8、&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2&-1&di60724433880&objURLhttp%3A%2F%2Fxxly%2FUploadFile%2Fxx-5%2Fxx531-23062.jpg&fromURLhttp%3A%2F%2Fxxly%2Fzxny.php%3Fid%3D18718&W320&H240&T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