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

ID:47229676

大小: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07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_第1页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_第2页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_第3页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_第4页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凯尔森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凯尔森1.法律理论(theoryoflaw)与正义哲学(philosophyofjustice)  纯粹法理论(puretheoryoflaw)乃是一种实在法(positivelaw)理论;[1]一种法的一般理论,而非对某一特殊法律秩序(aspeciallegalorder)的介绍或者解释。通过对在"法"这一名目之下的一切现象的分析比较,法的纯粹理论试图发现法自身的性质,并确定其结构与典型形式,而不是专注于因时因人而异的法的内容(content)。藉此,其衍生出一套任何法律制度都可通过其而加以理解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理论,其唯一目的在于认识

2、其对象(subject)。纯粹法理论所回答的问题乃是"法律实际如何"(whatthelawis),而非"法律应当如何"(whatitoughttobe)。后者乃是一个政治(politics)问题,而纯粹法理论则是一门科学(science)。  纯粹法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纯粹",则在于其试图将所有无关的因素排除于对实在法的认识之外。对这一对象及其认识的限制必须清晰地确定于两个方向:一方面特定的法的科学(thespecificscienceoflaw),即通常所谓的法学(jurisprudence),必须区别于正义哲学(thephilosophyofjustice);另一方面亦必须同社会学(soci

3、ology),即有别于对社会现实(socialreality)的认识。  将法的概念从正义观念(idea)中解放出来诚属不易,这既是由于二者在政治思想和一般的表述中往往混淆不清,同时也由于此种混淆迎合了人们试图使实在法显得公正(just)的倾向。然则在此种倾向之下,试图将法和正义作为两种不同的问题来研究的努力,就被怀疑为企图放弃"实在法应当是公正的"这一要求。但事实上,纯粹法理论无非宣称其无法回答下述问题,即:某一法律公正与否,或者更根本的,正义究竟包含什么内容。作为一门科学,纯粹法理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此类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科学的答案。称某一社会秩序(socialorder)公正,则意味着

4、该秩序采用了一种令所有人都满意的方式对其行为进行规制(regulate),这表明人人皆可以从该秩序中获得幸福(happiness)。对正义的渴望乃是人类对幸福的永恒渴望,此种幸福不能独自获得,因而人类便在社会中寻求之。正义恰是一种社会幸福(socialhappiness)。  显然,若仅从其原始、狭义的个人幸福方面去定义幸福之概念,那么不论每个个人如何看待之,则所谓的"公正"秩序都将不存在。其原因在于,个人幸福有时难免与他人幸福相矛盾(inconsistent)。退一步说,即使试图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非满足每个个人时,所谓"公正"的秩序仍不可能成立。事实上,社会秩序可以保证的幸福只有在

5、集体的意义上才能成立,即对于某种为社会权威(socialauthority)所承认值得满足的需求,诸如衣食住行之属。但是,究竟何种需求值得满足,以及如何决定其恰当的顺序?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则系价值判断(ajudgmentofvalue),并取决于感情因素,因此是主观性的,仅对判断主体有效;并且正如每个真正的价值判断那样,皆是相对的。(例如)虔诚的基督徒认为其灵魂在来世的利益远重于尘世利益,而唯物主义者(materialist)则可能根本不相信有所谓来世;而以个人自由为高利益之流与认为全人类平等高于自由之辈之间的"公正"也同样会大相径庭。  究竟是精神还是物质财富,或者究竟是自由抑或平等体现了更高

6、的价值,这样的问题是无法做出理性(rationally)回答的。然而,对此加以回答的主观的、因而是相对的价值判断却往往貌似客观和绝对(absolute)。人类有种通病,即深切的希望能够运用其思维能力来对其行为、其感情之表达及其愿望(wishes)与需求(desires)进行证立(justify)。这看上去似乎可行,至少在理论上,当这些愿望与需求同达成某种目的(end)的手段相联系的时便是如此;因为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即原因(cause)与结果(effect)之间的关系,可以基于经验(experience)来确定,即理性的确定。然而确切的说,鉴于社会科学(social-12-纯粹法理论与分析法学

7、——凯尔森science)之现状,这往往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在很多情形之下,我们缺乏足够的经验来判定何为实现社会目标(socialaims)之最佳途径,因此,适当手段的问题更多的是通过主观价值判断来决定的,而非对目的与手段、原因与结果之关系加以客观考察的结论。也正因为如此,所谓正义问题,即使只限定于以适当之手段而达到一般认可之目的这一问题,也并非总是能给出理性的回答,至少目前如此。譬如,尚未有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