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3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3

ID:4707132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3_第1页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3_第2页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合情推理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本节我们将

2、学习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二)推进新课:.综合法在数学证明中,我们经常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通过推理推导出所要的结论.例如:已知,>,求证教师活动:给出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教师最后归结证明方法.学生活动:充分讨论,思考,找出以上问题的证明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证明: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此.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3、这种方法叫做综合法.用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表示为:综合法的特点是: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综合法)∵,,,∴与,与,与均为正实数且不能同时相等,由重要不等式得:+>,+>,+>,三式相加得+++++>,∴(+-)+(+-)+(+-)>,即++>.注:证明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变形,合理利用已知条件、定理、公式,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由因导果!.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时,还经常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反推回去,寻求

4、保证成立的条件,即使成立的充分条件,为了证明成立,再去寻求成立的充分条件,为了证明成立,再去寻求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找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例如:我们回顾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就用了上述方法.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由于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可表示为:分析法的特点是:执果索因例、求证.分析:

5、从待证不等式不易发现证明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直接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其成立的充分条件.证明:因为都是正数,所以为了证明,只需明,展开得,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在本例中,如果我们从“〈”出发,逐步倒推回去,就可以用综合法证出结论.但由于我们很难想到从“<”入手,所以用综合法比较困难.事实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若由‘可以推出‘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下面来看一个例子.(五)课堂练习:(

6、)练习:已知,,是互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分别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课堂提升练习:()思考题:如果>,=,求证:+≥(-),并指明该不等式在何时取“=”号.(六)课堂小结: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