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63737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2-01
《春秋战国时期富民思想与现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春秋战国时期富民思想及现代启示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富民思想,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富民思想对当代经济建设的借鉴:富民与富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先富带后富,走全民致富的道路;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妥善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藏富富民;开源节流;以政裕民;精神足民 一、春秋战国时期富民思想的集中产生及历史原因 中国古代富民思想的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近出现了“裕民”、“惠民”的观点,《周易?益》有“损上益下,民乐无疆”的说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大量的富民思想,如孔子提出的
2、“藏富于民”思想,晏婴的“薄敛厚民”思想,孟子的“恒产论”和“轻徭薄赋”思想,荀子的“开源节流”思想,墨子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东国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学习参考..... 富民思想集中出现在春秋战国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为富民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国时期,封建地主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农奴大量转化为农民,成为主要的生产者。农民有了土地和一定的经济自由,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社会整体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富民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国内经济恢复和诸侯间的竞争双
3、重压力,迫使诸侯国不得不制定让利于民的政策。春秋战国时期,长年战火,人们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破坏。作为各国的统治者,迫于国际竞争和国内恢复生产的压力,不得不采用先进的自耕农生产方式。通过降低税率,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扩大了税源,提高本国统治的竞争力。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促使统治理论也开始重视农民作为主要生产者对财富的占有。 二、春秋战国时期富民思想综述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富民思想 儒家代表孔子主张“藏富与民”,在民富问题上还主张要用“礼”、“义”来调节人们的求利行为,主张“富而后教”。孟子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恒产论”即肯定劳动者对财富的占有,主张
4、统治者要“轻徭薄赋”。此外,孟子还提出“寡欲”,目的是个人通过“养心”,社会通过伦理和道德说教,调节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提倡等级制的财富占有观,富民的上限就只能停留在衣食无忧层面上了。儒家集大成者荀子提出了“开源”,“薄敛”,“节用”的三位一体的富民富国论,后来被总结为“开源节流”。荀子认为发展生产是富民与富国的基础,通过“薄敛”做到“藏富于民”学习参考.....,同时由于税基减小,但生产和交易活跃,扩大了税源,国家财政收入反倒是增加了。最后要做到“节用”,保证社会财富的积累。至于财富的分配,荀子主张“贫富有差”,财富的占有因符合礼仪标准。《荀子?富国篇》主张“贵贱有等,
5、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所称”。 2、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节用利民”利民思想 墨家的富民思想的核心是生产和节用。他们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经济服务型国家的起源观,《墨子?尚贤中》指出“官府实则万民富”,主张国家通过税收将财富集中到府库,然后通过公共财政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公共支出的需要。为了保证税收不浪费,《墨子?节用》强调统治阶层要“节用去侈”,“加利于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3、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精神足民”论 《老子》认为造成社会矛盾尖锐,人们饥寒交迫的主要原因是“其上食税之多”,即贵族领主的压榨所致。《老子》主张通过“均贫富”和“损有余而补不足”
6、。叶坛认为,古代“均贫富”思想有两种,一种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等级分配制度的调节器;一种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剥削和压迫而要求平等的愿望和理想。《老子》的均平富思想就属于前者,原因是他的“精神足民”论。老子的富民以“知足”、“寡欲”为前提,《老子》五十七章认为“富莫大于知足”,要求人们“无知无欲”。《庄子》更是否定物质进步的意义,主张“学习参考.....不多食乎力”,“富则多事”,“掷玉毁珠”,“毁绝钩绳而弃规矩”这类强烈仇视技术和文化进步的口号,可以说走到了“精神足民”的极端。 4、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富民思想中包含着国家赋予人们富裕的思想的基
7、因,这种自上而下的富民思想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管子?牧民》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富国与富民并重。东国法家《管子?五辅》谈到“六兴”,要求国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以帮助和便利。《管子》有很多可操作性的税收主张,总体提倡轻税或不征,反对重复征税,主张“征于关者,不征于市;征于市者,不征于关”。国家财政税收的保障主要靠专卖和国营收入等方式获得,解决了国富与民富的矛盾。秦晋法家商鞅、韩非从富国强兵的统一六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富民贫”的思想,《商君书?弱民》提出“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把富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