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ID:44956243

大小:469.5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9-11-06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_第1页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_第2页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_第3页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_第4页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讲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讲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时代大背景诸侯变得比天子强大,天子龟缩在今天的洛阳一带,靠着各国诸侯的扶持和救济,维持着表面的“天下共主”。至此,天下那种和谐与整齐的秩序坍塌了。时代变化对思想界的影响大一统秩序的崩颓使得过去曾经被认为天经地义的思想不再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过去神化时代的信仰消失以后,人们不得不从幻想的王国中抽身出来,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能解释这个变化了的世界的思想体系。王室的衰微使得过去为王独占的文化、思想、知识等流入诸侯领地,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滋养出一批新的文化人,渐渐形成了新的思想文化。这些文化

2、人的分化又逐渐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流派。第一节综述一、一般世界的思想构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重要的三种精神知识以历算和占星为主的天象之学以龟策为主的预测之学以象征为主的礼仪之学历算学和占星术亦即分析天象及其所象征的灾祥、吉凶的知识和技术。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叫“日官”、“日御”。龟策术也就是以龟卜来预言吉凶。当时,无论是战争的胜负、迁都的利弊、人的生死,甚至是否适合娶妻,人们都要占卜。礼仪之学也就是仪式的主持和意义的解释。二、思想界的变动1、“士”的崛起。2、天经地义→天崩地裂“士”的崛起。(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2)士

3、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士包括了两批人:一批即曾经为周王室专属的巫、史等人以及身份下降的贵族知识者。另一批人是下层平民中开始出现的一些受过教育的人。天经地义→天崩地裂在周王朝稳居于中心地位的时候,人们对既定的秩序是毫无怀疑的,由此而带来的对各种价值的认定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体现在人们对礼制的严格遵从,对卜筮的绝对信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周王朝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它甚至需要依靠各诸侯的接济和扶持才能维持其王的面子,人们开始对原有的秩序和价值认定产生疑问。《左传》无益也,祗取诬焉,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

4、之?(《昭公二十六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庄公三十三年》)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僖公五年》)第二节儒一、“儒”的演变“儒”之一字,最早见于《论语》。1909年,章太炎在《原儒》一文中,第一次对“儒”的名称演变及其内涵进行了详尽的探讨。1934年,胡适又写了《说儒》一文,对《原儒》说作了补充。“儒”的演变职业儒→专业儒→人师儒儒,最初是众多术士的一种统称,后来逐渐成为以助丧相礼为职业的人的专称。后来,这些职业儒,既继承了巫、祝的职业技术,又脱去了巫、祝的宗教迷信色彩,他们掌握了史官的典籍知识,我们称之为专业儒

5、。专业儒的出现,大约在春秋战国时,品质良莠不齐,并未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在孔子的努力下,这些专业之儒提升为人师之儒,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受到了统治者的尊敬。二、重“礼”儒的重“礼”,最直观的表现是重视服饰的象征意义。公孟子戴章甫、搢笏,儒服,而以见墨子。(《墨子•公孟第四十八》)关于儒服儒服的主要特点是:衣逢掖之衣戴章甫之冠履絇履绅带搢笏。儒服的规定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礼记·曲礼上》)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

6、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礼记•檀弓》)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第十》)《庄子•田子方》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

7、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为什么儒者如此重视服饰呢?重视服饰最终可以落实到对所谓周代古礼的尊重。在儒看来,合于礼制的服饰象征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社会秩序,对礼仪规则能够充分尊重,人们都不去做背礼之事,则必然能够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三、尚“名”讨论下面三个词的意思: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正名《论语•子路第十三》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8、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尚“名”的意义所谓“名”,即“名分”,它实际上只是一种符号,或者一种暗示,并不是事实世界本身。但是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巫祝史宗主持的象征味极浓的仪式无比信奉,在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人们相信这一套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