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59548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2-01
《农耕文化启蒙教育之地方传统饮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耕文化启蒙教育之地方传统饮食研究徐琳、杨春霞、朱芳红一、特色饮食调查分析:考古发现及现有文字记载,江南居民的生活很早就为世人留下“米食”的主食印象。从远古“火耕水耨”的粗放型耕作到借助各种水田农具的技术性生产再到现代化的精耕细作,水稻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的优异性更是远近闻名,薄稻、三穗千、老来青、八五三、香粳糯、金坛糯等都是本地区的名优品种,在人们的传统饮食中,每天的早餐都从“泡饭’’、“粥"开始,中午煮干饭吃,晚上又常常吃稀饭。大多数莘塔人可以数月不吃面食,却不能一日不吃米食,民间亦有这样的俗语叫做“面黄昏,粥半夜,南瓜当顿饿一夜。”即便
2、是各种食品异常丰富的今天,“米食”依然是人们主食的首选。千百年来,人们不仅秉承着大米为主食的饮食文化结构,更是将生产大米的资源优势发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重要的年节里,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食品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祈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年初一早上要吃一碗灯圆,象征人们的生活“团团圆圆”、“年年高(糕)”,初五“神日”上要吃“头糕”财神,元宵节要吃“元宵”合家团圆、美满、和睦,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人们在这天把旧年未吃完的年糕用油煎了祭祀土地神,称作“腰糕”人食此糕便可身体强健,公历四月五日清明节,“人无贫富,皆祭其先祖,俗呼过节,
3、在举行“家祭”,“青团子”是莘塔人必备的一种祭品,另外端午节要吃粽子,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这些特殊的节令食品都表达着人们的某些美好心愿,从新年的第一餐起便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丰富着莘塔人的生活。二、特色饮食的传说及来历:1、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地方上要吃汤圆,吃了就团团圆圆,全家和和美美。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的来历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
4、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学习参考.....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我们莘塔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2、腊月初八腊八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5、。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像我们莘塔就是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酒酿饼:寒食节吃“救娘饼”(酒酿饼)的由来,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1321年---1367年),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
6、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春天吃酒酿饼的习俗也就一直延续至今。3、二月二龙抬头吃撑腰糕:传说天上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遂下旨叫龙王不许下雨
7、,龙王不忍人间遭难,偷偷降了一场雨,玉皇大帝将龙王压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之恩,天天为龙王祈祷,最后大帝感动,于农历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也叫“春龙节”,据说吃了撑腰糕,农民一学习参考.....年四季干活就不会腰痛。我们莘塔在这一天,自己家或者街上都会做。4、清明节青团子的来历:大禹(公元前22世纪)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直到今天,太湖流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位年青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
8、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