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

ID:46835482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_第1页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_第2页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_第3页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_第4页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關於股骨頸骨折病人壓瘡成因分析及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摘要]股骨頸骨折病人因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潰爛和組織壞死,若有低蛋白血癥、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吸煙等更易發生。它是臨床常見的並發癥之一,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惡化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敗血癥而導致死亡。現對壓瘡防治與護理新方法作一綜述[關鍵詞]股骨頸骨折;壓瘡;護理;防治[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

2、15(2011)-12-226-01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機能而形成潰爛和組織壞死。壓瘡好發於身體受壓或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如舐尾部、足跟、枕部等處。股骨頸骨折病人因牽引固定或手術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長期臥床,成為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現將股骨頸骨折病人常見壓瘡成因分析及對策綜述如下1成因分析1.1紙尾部壓瘡舐尾部壓瘡位列骨科壓瘡首位。股骨頸骨折病人需長期臥床休息,紙尾部成為病員身體主要的支撐點,

3、壓瘡成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1.1.1舐尾部的生理結構是導致壓瘡發生的直接原因舐尾部無肌肉附著,缺乏脂肪保護,緊貼床鋪,長期受壓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容易發生壓瘡。另一方面,舐尾部屬視野不易察覺處,如果不能做到及時翻身抬臀減壓,病員陪護對壓瘡防護知識不瞭解,舐尾部極易發生壓瘡,壓瘡極易發展下去1.1.2病員自身條件導致壓瘡的客觀原因患者高齡,瘦弱,肥胖,營養不良,體質虛弱,骨折後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1.1.3高溫與潮濕是造成壓瘡的環境因素有報道表明:體溫每升高1攝氏

4、度,組織代謝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續壓力引起組織缺血時,溫度升高將增加壓瘡的易發性[1]。過度潮濕引起皮膚軟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濕會浸潤皮膚組織,削弱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膚水腫;有害物質易於通過且利於細菌繁殖,使得上皮組織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引起壓瘡。潮濕皮膚較幹燥皮膚發生壓瘡的幾率高出5倍[2]1.2足跟部壓瘡足跟壓瘡多由牽引泡沫固定所致,體質瘦弱,營養不良,合並糖尿病等患者是好發人群。足跟部處肢體的遠端,血運不良,肌肉脂肪附著少,是壓瘡發生的內在因素,牽引固定則是壓瘡發生的外在因素。皮膚

5、牽引時小腿上皮套因牽引錘的牽拉,使皮套下滑,牽引重力集結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壓;骨牽引病員的患足會不自覺呈外旋下垂狀,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壓在帆佈墊上,造成血液回流障礙,導致足跟部壓瘡發生。足跟部壓瘡在骨科壓瘡中排第二位1.3其它部位壓瘡骨牽引患者由於體位不正確的體位,大腿根部兩側易卡壓在勃朗氏架上;皮膚牽引帶膝部兩側鎖扣易卡壓膝部兩側,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性壓瘡,在骨科臨床護理中不容忽視2護理對策2.1正確評估建立翻身卡。使患者的臥位及翻身時間標準化,以便檢查;實行壓瘡報告制度,便於護理部質控

6、小組管理,一旦發生壓瘡,當事人將受到相應的處罰采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當患者積分>28-38分時,提示輕度危險;38-50分時,提示中度危險;50分-62分時,提示重度危險;62分以上時,提示極度危險。采用該評估表對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後,壓瘡的發生率下降瞭50%-60%2.2加強基礎護理,采取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基礎護理,做到勤巡視,勤擦洗,勤更換,勤翻身,勤按摩,勤檢查,保持床單平整,清潔,幹燥,保持病員皮膚清潔。夏季應保持病房適宜的溫度18-24°C,避免患者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

7、條吸汗的棉質毛巾,及時擦幹汗液;及時擦洗更衣,更換床單被套等,避免患者處於潮濕環境中。使用便盆時,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導病員正確抬臀,必要時在便盆邊緣墊佈墊,以免擦傷皮膚對長期臥床病員可指導抬臀運動每天練習16・20次,每次持續2-3分鐘;對行牽引固定患者,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調整牽引,保持體位正確有效,可協助與指導患者穿衣褲,避免皮膚牽引帶或固定帶與皮膚直接接觸,或在易卡壓處放置海綿墊或紗佈,減輕局部組織受到的壓力2.3保持和提高組織對壓力的耐受能力,防止組織受損每日三次清洗患者皮膚或按患者皮膚情況進行

8、清潔,清潔時水溫38-409,勿過度摩擦皮膚,使用溫和的清潔劑;對幹燥皮膚在清潔後使用潤膚霜進行滋潤。臨床研究發現,幹燥、脆性和鱗狀皮膚發生壓瘡的幾率較高。皮膚角質層的水化作用能提高皮膚抵抗機械性損傷的能力。盡量避免皮膚接觸大小便、傷口滲液和汗避免按摩受壓部位。臨床研究發現,表面按摩後,骨突處組織血流量下降,按摩無助於防治壓瘡,因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的護理反應,解降壓力後,一般30-40min褪色,不會形成壓瘡。如果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損傷。此時按摩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