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日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替米沙坦口服治疗,治疗组联用骨化三醇和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冇效率与对照组比较(x2二6.050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Pro定量较治疗前下降,t值分别为4.6649、2.7198,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二2.473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
2、量蛋白较治疗前下降,t值分别为13.778、7.5926,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7.6216,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8+T细胞增加,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应用能够保护DN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尿蛋白水平,延缓DN患者的病情进展。[关键词]骨化三醇;替米沙坦;糖尿病肾病[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0-0052-03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病情发展到一定
3、阶段产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肾脏并导致肾脏功能改变一系列临床表现,DN在糖尿病的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25%〜50%[1],是糖尿病后期患者肾脏衰竭而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对DN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脏功能衰竭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采用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DN,并与单纯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的DN患者比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并且临床和病
4、理诊断符合DN诊断标准,24h尿蛋白定量>1幻并能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能排除严重高血压、心脏疾患、活动性肝炎等影响研究结果的严重疾病。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使患者血糖、血压保持稳定,两组患者均给予替米沙坦(商品名:洛格乐,天津华津制药冇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847)口服,40mg/d,每日早餐前顿服,治疗
5、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商品名:盖三淳,青岛海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491)口服,0.25Pk/d,晚间睡前顿服。以上治疗持续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1.3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IlbAlc)、血肌肝(SCr)、血清Ca2+、P3+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24hPro)定量,并检测外周血屮T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肝功能情况。1.4疗效评价[3]显效:尿微量蛋口较治疗前降低50ug/min以上;有效:尿微量蛋白较治疗前降低5
6、0ug/min以下、10ng/min以上;无效:尿微量蛋白较治疗前不降低或降低不足10ug/min,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x2二6.05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lc、SCr、血清5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Pto定量较治疗前下降,t值分别为4.6649.2.71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二2.47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蛋白较治疗前下降,t值分别为13.778、7.5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7.62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各T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D3+、CD8+T细胞增加,CD4+T细胞减少,CD4+
8、/CD8+比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4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用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