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

ID:46833973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_第1页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_第2页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_第3页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论施敏锋I徐惠红2(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分院浙江湖州313000;2、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要:生态道徳,就是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的町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徳规范,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与自然关系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侣人和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谐性。冃前我国道德教育中面临着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缺乏牛态意识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学校抓起,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关键词:牛态道德;牛态意识;环境保护一、生态道德的概念徳冇必须用现代人类社会公认的七人道徳观点来教冇学生,即:生态道徳观、人类道徳观、社会公徳观、职业道徳观、家庭道徳

2、观、学习道徳观和自我道徳观。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的主动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最终达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七大道德观中,生态道德观排在首位,由此对见它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是生态道德呢?生态道德,就是为加强工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生态的町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口然关系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口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谐性。二、生态道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加强生态道徳教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衣要求过去,人们往往以为只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就可以无限制,自然界似乎是难以穷尽的百宝库,现在猛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口然界也是相当脆弱的。若无休止地发

3、展下去,人类欲求的无限性必然与口然供给人类欲求的柿缺性产生极大的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必然打破发展与生态、科技与生态、消费与生态、人口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人类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平衡发展,特别是与口然的和谐发展几乎关系到生态安全与人类本身的存亡。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其实一样,发展不只是单向度的平面发展,而是多向度的立体发展,必须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和国外等综合性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协调和谐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全面进步,使发展的日的性与规律性有机地融为一体。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除了强调社会意义上

4、的以人为本,还蕴含了以口然为本、以生态为本和以环境为本的内容,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最终有利于人与口然的和谐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人与口然和谐共处的需要口然界的每一条牛物链、每一个物种都有各司其职的明确职能,作为口然界一部分的人类,从來就离不开自然界的庇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进行交换,自然生态的和谐必然促进人类自身的和谐,自然生态的恶化也必然导致人类生存状况的恶化。事实上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一样,也是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命线。古埃及、古巴比伦、玛雅文化等之所以失去昔FI的光辉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

5、生态系统,进而导致人文文化的衰亡。Id前生态恶化己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类将人量的污染物投放在人地、江河湖泊和人海,加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生物总最的不断耗减,这不仅削弱了生物调控生物圈的能力,还加重了生物调控的负担。脆弱的生态系统己经到了承载极限,人类若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趋势,那将无异于自毁。生态道徳教冇的I」的在于唤起人们保护生态、善待生命、尊重自然、遵循规律,这是确保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这就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科学发展之路,最终是为了人类口身生存和延续的需要。三、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现状分析据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总体上应该是

6、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在—•部分学牛中存在生态道德教育缺失或生态道德意识不高的情况,归纳起來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自然缺乏敬畏和爱心。因多年來潜移默化或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和“斗天斗地”等观念的影响,始终把自然界和动植物作为人类永远掠夺和攫取的对象,有很人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物缺乏应有的爱心和同情,从而出现个别大学生用硫酸泼熊等以折磨动物为乐的现象。其次,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现在大学里几乎是清一色的“80后”的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从小在温暖环境下长大,受尽父母与祖父母辈的TT般呵护宠爱。缺少生活的历练,休验不到生活的艰辛,生活消费上

7、普遍大手大脚,缺乏节约意识。据调查,现在大学校园里资源浪费现象依次为:水浪费、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晶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用笔浪费。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公共场所随地叶痰,乱扔废旧物品,有害物品,到风景区游玩乱丢塑料袋或垃圾污染环境,等等。究其原因:一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长期忽视了生态道徳教冇,致使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只追求口身的享乐而忽略了人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