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2591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高等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重点放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上。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输送渠道和重要基地。各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财经教育理念创新,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的模式。关键词:高等院校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产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从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条件向创新技术、能力和管理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竞争的
2、实质实际上就是民族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优势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造就和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摇蓝,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应用、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1.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1教学和科学研究相脱节在进行学科建设上,学校把重点放在鼓励教师多发表学术论文、多承担科研项目上,没有积极鼓励教师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从而使教学和科研严重脱节。1.2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是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各院校没有独到的表述,缺乏差异性定位,导致培养的人才
3、目标“千校一面”。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目标都定位在大而全的专业建设上和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上,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可持续的组织构架,致使对其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存在很多问题。1.3参与教学改革的能力和动力不足教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教师,缺乏进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首先,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大多教师以为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考试、控制好课堂秩序就好,结果就是很多课程在课堂教学上始于、也在课堂教学止于。其次,财经类高校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能力。这些教师大都是财经类高等学校毕业后
4、直接进行教学的博士、硕士,他们缺乏教育理论,缺乏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1.4不协调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当前有两个问题存在于财经类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上。一是一些与学科没有关系的课程占较大的比例,二是课程设置的重点是整体统一性,选修课比例过小,必修课比例过高,学生根据对个人未来就业选择和自己兴趣缺少自主选修课程的余地。这样的课程设置严重轻视实践教育,使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创新型人才根本无法实现。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涵义1.1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财经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品
5、质非常良好,并具有健康的身心,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创新型财经人才是指不仅是创新型人才,而且具有财经专业背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财经学科专业特点决定了其特征和内涵。一方面,财经专业和学科的特点明确了创新型财经人才与其他科技创新人才不同,创新型财经人才侧重于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等,其他科技创新人才侧重的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手段等;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和财经学科是互动性非常强的社会科学,对创新型财经人才提出了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要求。1.2创新教育理
6、念高等财经教育要对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主体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着重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积极开展经济理论研究,积极提供智力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要通过科研带动教学,通过教学促进科研,并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并直接参与。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3.1积极培养复合型财经人才,增加交叉学科建设当前我国高
7、校教育人才培养以岗位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对职业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需要。各个专业要推行理工、文法、经管大类综合交叉培养,培养能掌握高深数学分析方法、能从事实际工作和金融、经济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3.2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功能,对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强化当前,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对运用金融市场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缺乏明确的手段、措施和思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缺乏支持力,以至于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表现出脱节之势。所以在校外实习、校内实
8、训、课程教学以及实习基地中要把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想贯穿进去,实现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与高校的良性对接。1.3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探索课程设置改革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要改变,采用多样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选修课,对专业必修课适当减少,设置特色课程,处理好个性化教育和程式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内容评价上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教学效果的衡量应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当前教育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