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作者:李华亭田春霞宋辉张建刚2006-8-31摘耍:【摘要】H的探讨咳嗽变弄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及阿奇雄素治疗的效果。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同时应用阿奇得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8%,对照组阳性14例,阳性率14%,两组比较差界冇显著性。观察组MP-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43。...•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灰.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摘要】冃的探讨咳嗽变界性喙
2、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及阿奇霉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100例为观察组,10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lqM,同时应用阿進窒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8%,对照组阳性14例,阳性率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MP—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屮滴度>1:320者占43.8%。対照组较低,仅1例最高滴度为1:320o100例CVA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有效率88%,随访6〜24丁月,无一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有密切关
3、系,阿奇零素疗效明显。【关键词】咳嗽变界性哮喘;肺炎支原体;阿奇霉索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幼儿和21逮呼吸道和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咳嗽变界性哮喘(CVA)是哮喘的-雅特殊类型。笔者应用颗粒凝集法对CVA患儿进行MP-lgM测定及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旨在了解CVA与MP感染关系及阿奇霉素的疗效,为小儿CVA的发病和治疗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我们选1RT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门诊呼吸专科的CVA100例患儿为观察组,诊断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男56例,女44例,年龄2〜12岁。另选择100例以咳嗽为上
4、诉,年龄2〜12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作对照。1.2检测方法两组确诊后取静脉血2ml,2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淸,采用Serodia-Mgcoll试剂(口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o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滴度>1:80为阳性。MP—lgM阳性提示MP感染。1.3治疗CVA患儿均按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1],同时给予阿奇霉索(上海现代浦东药厂,生产批巧050401)口服,10〜15mg/(kg・d),1次/d,连服7天停2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杳尿常规、肝功能,发现有异常及
5、吋停药。1.4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病情基本缓解但4项屮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用药示病情好转;无效:用药72h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1.5统计学方法计算资料采用Excel2000软件完成。2结果2.1CVA与MP感染关系观察组MP-l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8%;对照组阳性14例,阳性率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两组患儿MP—IgM的阳性率比较(略)2.2CVA患儿应用阿奇霉素的疗效CVA应用阿奇霉素并吸入激索治疗后有效88例(88%),其中痊愈49例(49%),显效28例(28%),好转门例(11%)
6、,无效12例(12%),随访6〜24个月7例仍有反复咳嗽,但症状明显减轻,无一例出现哮喘发作。3讨论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哮喘的本质是由參种诱发因素,如感染、过敏原导致肥亠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介质和细胞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o近年来感染因索与哮喘发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当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肓接损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木身又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laE,也就是说病原体既是感染原,乂是变应原,从而诱发哮喘的发生发展:2]o近年來,MP感染在儿科有明显增多趋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以细菌和病焉多见,往往忽视了MP感染。但MP感染并不少见
7、,且好发年龄有小龄化趋势[3]o本文显示:CVA患儿MP-lgM阳性率高达48%,与ARI患儿相比有显著差界。目前认为引发哮喘速发粗反应和哮喘迟发相反应或双相反应,从而造成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当给哮喘患儿吸入MP抗原时引起发作,并在喘息发作的患儿中检出MP-lgE,可证实这些哮喘病人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是由MP引起的[4]。由于MP无细胞壁结构,因而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牛素治疗无效。目前多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由于阿奇霉素体内半衰期长,口服后被查噬细胞胞饮贮留,随着趋化作用移动至炎症局部并缓慢释放,使炎症局部药物浓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