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ID:46818549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摘耍]日的:观察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D-ATN)的临床特点,提高D-AIN的诊治水平。方法:D-AIN患者51例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其中5例应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0例应用血液透析替代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尿蛋白均转阴,肾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93.55%患者的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昔酶(NAG)明显下降。结论:D-AIN的临床表现无特界性,肾活检是确诊的唯一手段,早期确诊后及时停药,早期应用激素,必要时加用环磷酰胺,大多数预后良好。[关键

2、词]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肾活检;肾上腺皮质激素[中图分类号]R69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1674-4721(2011)03(b)-161-02随着新夯的研发及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已成为间质性肾炎中最常见类型,D-AIN是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原因[1]。其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病变轻微。主耍引起D-ATN的药物依次为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药、非笛体类抗炎药(NSAIDs)等。笔者总结了51例肾活检确诊为D-AIN的临床资

3、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且肾活检确诊为D-AIN患者51例,男21例,女30例,年龄18〜67岁,平均(47・1±13.5)岁。病例入选标准:近期有用药史;药物过敏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尿化验异常;肾小管、肾功能损害;51例均经肾活检病理确诊。1.2病因致D-AIN的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0例(78.43%),中药8例(15.69%),NSATDs3例(5.88%)0其中20例同时

4、应用了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的40例患者中,27例(67.50%)应用0-内酰胺类,7例(17.50%)应用抗病毒药物,4例(10.00%)应用磺胺类,2例(5.00%)应用座诺酮类。1.3临床表现发热19例(37.25%),多为低热;皮疹18例(35.29%),皮疹可为多形性鲜红痒疹、多形性红斑或脱皮样皮疹等;关节痛7例(13.73%);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纳差等37例(72.55%);疲乏无力35例(68.63%);少尿或无尿10例(19.61%);肉眼血尿2例(3.92%)o1.4实验室

5、检查51例D-AIN均表现为AKI,无菌性白细胞尿18例(35.29%),镜下血尿11例(21.57%),蛋白尿27例(52.94%),其中尿蛋白?1.0/24h者24例(88.8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例(17.65%),尿糖阳性20例(39.22%),肾脏B超示双肾体积增大和(或)皮质回声增强34例(66.67%),余17例(33.33%)双肾大小及皮质回声无明显异常。1.5病理检查51例患者均行肾活检,光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伴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6、坏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木正常。免疫荧光检查多呈阴性,3例示IgG沿系膜区及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线样沉积。1.6治疗方法所有类型均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病情严重且肾间质重度炎性细胞浸润者用甲泼尼龙冲击500-1000mg/d,3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冲击间歇口服泼尼松40mg/d,余患者每Fl服用泼尼松30-40mg/d,疗程4〜6周。其中5例应用激索治疗2周病情无明显改善,加用环磷酰胺治疗,10例血液透析替代治疗。2结果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尿蛋白均阴

7、性,血清肌阡、尿素氮恢复至基线水平,42例(82.35%)患者的尿NAG下降幅度超过75%,5例(9.80%)患者的尿NAG下降幅度超过50%,但不到75%,余4例(7.84%)患者的尿NAG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小于50%。3讨论木资料显示引起D-ATN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抗生素是最重要因素,依次为B-内酰胺类(67.50%)、抗病毒类(17.50%),这与报道的致AIN的抗生索依次是0-内酰胺类、磺胺类不相符;此外,中夯、NSAIDs等也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AIN)O一些如关木通、朱砂莲等中药所致

8、AIN也口益受到关注[2-3]。本资料显示D-AIN中中夯位居第二(15.69%),与报道的NSAIDs为D-AIN的第二大原因不一致。以上两方面考虑原因可能与本资料来源于基层医院、用药不规范等冇关。AIN属于III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细胞免疫为其主耍作用,肾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导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及T细胞直接介导的毒性作用;另外,血液中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速发型超敏反应也参与了AIN的致病作用[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