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

ID:46813058

大小:7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_第1页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_第2页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_第3页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_第4页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發展探析摘要:傢庭養老是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農村傳統的傢庭養老出現瞭老人權威危機、保障主體缺位、交換互惠不對等、代際傾斜嚴重等問題。傳統文化的約束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傢庭養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農村傢庭養老的傳承和發展應從法律規范化、政府支持、文化支撐等方面加以引導關鍵詞:農村;傢庭養老;養老保障;崇老文化分類號:F323.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90(2008)11-0067-04傢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細胞,自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以後,傢庭就成為相對穩定的基本社會單位,承擔瞭繁衍後代的職能、生産職能、

2、教育職能以及老、弱、病、殘人員的保護職能。在中國,傢庭養老一直在農村的養老保障中起著主導作用。以傢庭養老為支柱,其存在基礎可從經濟和社會兩個層面來認識。經濟基礎主要表現在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子女。同時,農村社會福利差、醫療水平低等社會基礎造成瞭養老保障制度的城鄉差異。為此,筆者將在分析農村養老變遷的基礎上,提出農村養老保障未來的發展展道路一、農村傢庭養老歷史變遷建國前後,農村傢庭養老經歷瞭一個從絕對主體到相對主體的轉變。建國前,受著小農經濟基礎和傳統美德文化及傢國同構思想的約束,傢庭養老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建國後,傢庭養老一度被集體養老所取代

3、,但這種取代隻是物質上的,老人的生活照料依然是由傢庭承擔。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開始實行傢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土地承包給傢庭,於是傢庭成瞭最基本的生產單位,傢庭成員因此聯結在瞭一起。長輩們在耕種經驗與勞動能力上的權威自然形成瞭他在整個傢庭中的權威,這種權威對他們老年得到贍養與照顧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向非農產業,傳統的生存方式發生瞭根本性的改變,土地不再是農民的唯一生存來源,他們完全可以離開土地謀生。這種生存方式的可選擇性,使得原本的耕作經驗和方式漸漸被淡化,許多年輕農民完全靠非農職業獲取自己的生活來源。父輩們的祖業對他們來說已經

4、不重要瞭,他們能夠離開父輩們的傳統生活而獨立地生活。這種純農到非農的轉換,無形中弱化瞭老一輩的傳統傢長權威性,同時無形中影響著他們老年生活的質量。從改革開放後的變化來看,農村養老承襲的依然是傢庭養老,但其形式和內容與傳統的傢庭養老有所不同瞭。傳統的傢庭養老一般以大傢庭或傢族的形式出現,傢庭養老在那時基本等同於居傢養老,即老人和後輩們共居一傢,由子女們供養著。而現階段由於社會、經濟還有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原因,傢庭結構發生瞭變化,但傢庭養老這一養老模式的主體地位還沒有變,隻是它的內涵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充實二、農村傢庭養老現狀分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與發展,社會經

5、濟現代化的加速,社會分工的細化,農村大量勞動力湧入城市。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政治背景下,中國農村傳統的傢庭養老由此也開始面臨著一些非傳統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權威危機小農經濟生産的特性主要表現為生産經驗和社會經驗,生産和社會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因此,在小農經濟社會,傳統傢庭的傢長的生産和社會經驗方面在傢庭中有著絕對的權威性。但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大量青壯年農民完全可以離開土地而獲取非農的直接貨幣收入,即經濟基礎有瞭可替代性,這顯然會導致傳統的勞動和生活經驗積累的貶值,從而直接影響著傳統傢庭的老人在傢庭生產中的權威性。這種權威的喪失直接影響到老人享受傢庭

6、養老的質量,因而可以說傢庭養老已受到經濟基礎多元化的挑戰(二)主體缺位傢庭養老主體缺位主要是由於現代傢庭規模縮小,核心傢庭增多從而導致傢庭功能弱化。現在農村傢庭存在分傢的習俗。一項調查表明,農村青年婚後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傢庭,而老人也有個圖清靜、少麻煩的想法另外,傢庭人口外流或外遷因素,子女在外地學習或工作,兩代人隻好分居兩地。顯然,作為傢庭養老,無論是傳統模式或現代模式,都有兩個基本因素決定傢庭養老的質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關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經濟實力、健康狀況、人際關系等(三)交換互惠不對等傢庭養老這一社會現象也可以用經濟學的交換理論來解釋。按照斯密

7、的經濟學觀點,社會中的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個人之間存在著一種互惠的交換模式,即在人們的交換中,雙方都會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隻有對等、互換、交換才能持續下去。社會學傢霍曼斯把這些歸結為一個價值命題,即某種行為的後果對人越有價值,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該行動,反之,某種行為的後果對人沒有價值,他就要避免這種行為。當然,人們視之為有價值的東西或在交換中看重的東西並非全是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如感激、贊賞等。我們也可以認為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存在一種交換關系。父母撫養子女,期待年老時能夠得到子女的照顧,子女幼時從父母處得到關愛,成年後以贍養老人作為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