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ID:46803139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食品科学与工程紫甘薯淀粉的特性研究1.课题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紫卄蒋属旋花科,一年生活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特殊的廿黑品种。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黄酮、糖蛋白、果胶、绿原酸等功能性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且对消化道、心脑血管疫病有较高的预防效果,具抗癌防癌能力也很高。国内对紫甘薯研究多针对具功能性成分,特别是紫甘薯色素,是优良的天人色素来源。F1前国内对于口薯淀粉的研究很少,其加工产品仅限于传统的粉丝(条)、饴糖和转化柠檬酸钙等这些小规模领域。与玉米淀粉相比,紫甘幕淀粉的用量很少,这与其基木特性数据较少冇关。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具

2、体测定其理化特性,并得出蒸煮稳定性、抗剪切性能、冷却过程中冋凝程度和糊的稳定性、持水性、冻融稳定性等。这些数据对提高紫甘薯淀粉加工产品品质,对增强我国紫甘薯淀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适应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和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安全食品的愿望上具有重要意义。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案主要内容:1.研究一定浓度的紫y薯淀粉溶液在加热过程屮不同温度点的粘度值制成糊化变化曲线。2.研究一•定浓度的紫甘蒋淀粉溶液在一定加热温度下进行不同加热时间的粘度值测定再制成老化值。3.研究一定浓度的紫甘薯淀粉溶液在一个固定温度下,不同加热时间的透光率

3、。4.研究一•定浓度的紫甘薯淀粉溶液恒定加热温度,测定不同加热时间卜•的溶解度和膨胀势。5.研究一定浓度的紫□薯淀粉溶液在不同加热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不同PH和不同的比02添加量下的白度值,并制成白度正交表。6.研究不同浓度的紫甘薯淀粉溶液的黏度变化1111线。预期目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一定浓度的紫甘薯淀粉溶液的糊化曲线、老化曲线、透光率、溶胀势和粘度曲线,以及以加热温度、加热吋I'可、PH和出。2添加量为变化因素测定的白度值,并作出白度正交实验表,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研究方案:1.材料:网上购买的紫卄轉粉。2.淀粉提取工艺流程:溶解〉加酸->加碱->

4、过滤-〉烘干->包装3.加热淀粉溶液,根据实验设计测定对应温度卜•的粘度值,制成糊化1111线。4.根据实验方案,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后冷藏并测定老化值,制成曲线。5.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加热时间卞的淀粉糊,制成Illi线。6.经过加热后的淀粉冷却后离心将溶液与糊分开,分别测定溶解度和膨胀势。7.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个因素的值,再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白度方案。8.用数显黏度计测定不同浓度的黏度曲线。3•课题进度计划2010年5刀-2010年6刀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实验准备、前期试验;201()年7月・2()1()年8月完成论文的前言、文献

5、综述、外文翻译,完成实验;2010年9月・2010年10月数据处理,完成论文初步撰写;2010年5月定稿。4.参考文献[1]谢涛,李英.交联微孔甘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12):153-155.[2]刘亚伟,杨宝,易智彪等.交联酯化甘薯淀粉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4,(12):58-61.[3]唐忠厚,陆国权.甘薯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0,(01):3742.[4]Guo-quanLu,Hua-hongHuang,Da-pengZhang.Applicationofnear-infraredsp

6、ectroscopytopredictsweetpotatostarchthemialpropertiesandnoodlequality[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2006(07):475-481.[5]杨光,杨波,丁筲'霖.肓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8,(06):165-171.[6]洪镭,刘亚鸥.紫甘薯研究综述卩]・吉林农业,2010,(06):140.[7]刘春泉,江宁,李大嬪等.宁紫翳1号甘蒋的营养成分及其淀粉理化性质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

7、9,(05):1137-1142.[8]樊黎生.甘薯淀粉基木特性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匸业,2001,(02):49-51.[9]胡爱军,郑捷,秦志平等.变性淀粉特性机器在食品工业中应用[J].粮食与油脂,2010,(06):14[1]周建芹,罗发兴•预糊化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工业,2000,(03):7-8.[2]王庆南,戌新祥,周一波等•使用廿轉品种的部分理化特性与口感品质的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2007,(05):405-4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