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02285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翼状警肉临床路径总结翼状警肉临床路径总结一、翼状霽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警肉(-10:11.0)o行翼状裔肉切除手术(-9-3:11.3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警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
2、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1)进行性翼状裔肉;(2)警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窗肉影响眼球运动。2•手术方式:单纯警肉切除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11.0翼状裔肉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常规检查;(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超、角膜厚度。(七)选择用药。术眼滴用抗菌药物
3、眼液1・3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2.手术方式:翼状窗肉切除术。3•手术内置物:无。4•术中用药:无。5•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菌药物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十)出院标准。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2•眼球运动无异常。(^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
4、损伤),不进入路径。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二、翼状警肉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警肉(-10:11.0)行翼状警肉切除手术(-9-3:11.3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曰标准住院日:5-7天住院第2天日期住院第1天(手术日)主口询问病史及查体口完成眼科特殊检查要口上级医师查房口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诊□完成眼科特殊检查:超、角膜测厚口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疗口完成术前小结、病历书写口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工口上级医师术后查房,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作情及术后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术
5、后):□眼科二级护理常规口眼科二级护理常规口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口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口抗菌药物眼液口抗菌药物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非笛体类滴眼液(必要时)重临时医嘱:点口测眼压临时医嘱:医口外眼像(必要时)口局麻下单纯翼状警肉切除术嘱□验光口视野,电生理检查(必要时)□眼部超(必要时)口角膜测厚(必要时)口入院宣教(环境、规章制度、饮食、治口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况主要疗、检查、用药、疾病护理等)口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口入院护理评估口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口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
6、.记录2.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住院第5-7天日期住院第3-5天(出院日)口上级医师查房口上级医师查房主□观察角、结膜伤口、炎症反应、眼球运口观察角、结膜伤口、炎症反应、眼球运要动等动等诊口完成病程记录口完成病程记录疗口决定出院时间□决定出院时间工作长期医嘱(术后):长期医嘱(术后):□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口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口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口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眼液口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眼液口非笛体类滴眼液(必要时)口非笛体类滴眼液(必要时)口每日换药重临时医嘱:点临时医嘱:□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医口视力、
7、眼压、外眼像(必要时)口出院医嘱:抗菌药物眼液、糖皮质激素嘱眼液及非當体类眼液(必要时),定期门诊复查口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口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主要况况护理口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口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工作口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口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口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口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