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

ID:46799528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_第1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_第2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_第3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_第4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之探析专业:中医内科学姓名:张晓国学号:201210511814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名,DN在屮医古籍屮并无独立病名记载,但对其已有一定认识,并有消渴、脾痺、消肾的记载。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证、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之本、糖尿病病变的脏腑主要与肺、脾、肾相关、痰瘀互结贯穿糖尿病肾病整个发展过程卩L

2、个方面浅谈DN的发病机制,对DN的发生发展有较全面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治。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脾痺引言:糖尿病肾病(DN)属于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耍原因。据统计糖尿病

3、肾病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60%…,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若控制不好,肾损害发展速度较快而进入终末期一一尿毒症期,此时患者必须接受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多,DN的发病率也随Z呈上升趋势,因此,DN的早期发现及治疗问题备受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治疗。DN的发病机制复杂,冃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DN的发病是由糖代谢异常(多元醇通路和蛋白激活酶c(PKC)的激活、蛋白质的过度非酶糖基化)、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紊乱、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异常也是重要的参与

4、因索,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肾小球内的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与其密切和关。其他如胰岛素抵抗[2]也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对DN中医病名的认识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名,DN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独立病名记载,但对其已有一定认识,并有消渴、脾痺、消肾的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多认为属屮医“水肿”、“尿浊”、“关格”等范畴。如《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H脾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经文提示以下

5、意义:一、脾痺是以口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痺者热也,脾痺即是脾热;二、脾痺是市嗜食甘美多肥的食品所U!引起;三、脾痺可以转化为消渴,或者说脾痺是消渴之先兆病症;消渴可用佩兰治疗,以祛浊清热。《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痺。”《灵枢•五变》云:“肾脆则善病消痺”。《千金要方》记载:“盛壮之吋,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圣惠方》指出:“三消者,本起肾虚,或食肥美之所发也。”故后世医家认为本病的形成多与禀赋不足,五脏柔弱,情志失调,过食肥廿厚腻,劳伤太过,肾元亏虚和关。《圣济总录》云:“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衰疲,气化失常,开阙不利,

6、水流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近年來,大多学者通过对DN的深入研究。认为其病位在肾,故把消渴病日久出现的水肿、胀满、尿浊、关格等统称为消渴病肾病,此病名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2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证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消渴病并发症,它的病因同消渴病.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太过等密切相关;病位在肾,涉及五脏六腑。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脾肾气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水湿、浊毒、湿热等。临床多虚实互见。其发展规律为:燥热伤津耗气一阴虚或气虚一气阴两虚一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而瘀血、水湿、痰浊等标证贯穿糖尿病肾病整个发展过程。由此,可以看到其中医病机演

7、变特点:消渴日久,在气虚、阴虚、阳虚等本虚的基础上,血瘀、痰浊贯穿疾病始终,肾络微型瘢瘟形成,虚实夹杂,伴随疾病发展,肾元虚损,气血不足,浊毒内题。倪斌[3]认为:DN的主要病位在肾,肾元不足是本病发生及发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南征教授[4]首次以“消渴肾病”命名,创立“毒损肾络”的病机学说,认为毒邪损伤肾络贯穿DN始终。3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之本糖尿病病变的脏腑主要与肺、脾(胃)、肾相关。尤其以脾肾更为重耍。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为封藏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先天之精的充沛。须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而后天之精的运化,又须借助先天之精活力

8、的推动,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生命活动。脾为气血生化Z源,不论是多食廿美,饮食失节还是情志刺激.暴怒伤肝等.都会使脾胃受损,首先影响运化功能,使脾脏不能散精.不能将水谷Z精微七输于肺,肺津干涸,化燥生热。故可见口渴喜饮之症;同时。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不能滋润于胃,胃阴不足,虚火内生。则消谷善饥;脾虚失其健运,不能转输水谷精微.精浊不分,统摄尤权.反而随尿液排出.则出现尿浊、尿甜。脾主升清,脾虚其气不升反而下降,精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