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D:46792968

大小:7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7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从文学史知人论世的角度,对《登幽州台歌》的解读常常与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相联系。这种解读有一定道理,也符合陈子昂写作的心理状态。但是伟大的诗歌时常会超越作者的心境,体现更加普遍的人类共有感受。分析这首诗不能局限于诗人创作时的心态和意图,而应从诗歌本身出发,解读其动人心魄的力量。  中国诗歌经常使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从景致中生发情感,而陈子昂的这首登高即兴而作的诗,初看上去完全没有景物描写。首句就是心理活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然而,细细读来,却能发现其实有景:所谓“前不见”“后不见”,在诗的表层意思中是描述时间轴上的“古人”与“来者”,

3、前后与不见,本身是描写空间的词语,但在这里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指向。诗人在高台上极目远眺,苍茫大地不见一人,视觉上的荒凉和孤独引发出时间上从古到今、从今天到未来的想象。从“我”面对广袤天地的渺小,映射出“当下”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显得如此短暂易逝。前面这两句,看似只有情语,其实亦有景语。时间上的情感表达隐喻了空间上的视觉留白,空间与时间的无边无际相互映射,浑然一体。因为只写了时间上的孤独,空间上的荒凉感是通过文本引发读者的想象,这种艺术和情感的感染力比杜甫《登高》的直接描写更加强烈。  “念天地之悠悠”,诗人在时空无尽的宇宙之中,独立高台,倍感孤寂,泪洒衣襟。有

4、限的个体在无限宏阔的宇宙面前,顿觉渺小无力。这一层意思读者是容易体会的,然而,这首诗是否只是一味表达孤独呢?当诗人说“不见”的时候,是不是就完全不见呢?  不见过去,不见将来,能见的是当下,而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过去之显现,我们当下的世界是由过去的世界发展而来。诗人思今日之“我”,而“我”14从何而来?从古人那里来。无论是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化意义上,今天的我们身上继承着古人的血脉与精神。同样,我们将来往哪里去?肉体会消失,但血脉与精神将流传给不可见的来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来其实也活在今天。体会到这个“不见之见”,这两句诗的意义就发生了翻转:就像上游与下游同

5、是一江水,古人、“我”和来者是时间长河中相互联系的整体。人,包括每一个个体,不是孤独而荒谬的脆弱生命,而是与天地共生的伟大存在。  怀念古人,思及后人,人类命运的整体感与个体生命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相互映射也相互激荡:我们越感受到天地人三者之无限,就越会叹息于个体的有限;我们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又会在对人类命运整体性的深刻理解中得到安慰。这种悲叹与安慰之间的矛盾和张力构成了人类的共通情感。  “见与不见”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诗人登高远眺、四下无人,但他非常清楚,这个大地上生活着无数的人,他与无数人之间有着无数联系。人是群居的生命,恰恰是因为

6、人的群体性,这种看不见人的孤独和苍凉感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当诗人强烈表达抽象的孤独感时,其实也是在强调他与人群的整体性。“我”虽渺小,却在这悠悠天地间心念所有的古人与来者。“我”既渺小又宏大,既有限又无限。诗人心中这两个极点强烈撕扯,以至于“独怆然而涕下”。 (摘编自钱翰《见于不见之间——细读<登幽州台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幽州台歌》这首登高即兴而作的诗,既可以表现出陈子昂当时的处境与心境,也能够体现出更加普遍的人类共同感受。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看似景语,实是情语,视觉上的荒凉和孤独引发出时间

7、上从古到今、从今天到未来的想象。C.“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并非表现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渺小,而是强调人,包括每一个个体,都是与天地共生的伟大存在。D.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心忧天下,跳出了“小我”的局限,意识到自身命运与大地上无数的人息息相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与常规视角比较,亮明观点:伟大诗歌的解读不必局限于诗人创作时的心态和意图,应从诗歌本身出发。B.文章先总后分,围绕诗歌中“动人心魄的力量”,总体上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层展开,既层次分明,又有机融合。C.文章围绕“见”与“不见”、“有限”与“无限”、“个体

8、”与“群体”展开多重对比分析,探微发幽,见解新奇。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