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

ID:46791393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_第1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_第2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_第3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_第4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摘要]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快速转型衍生的问题。国内经济发展向新常态转型,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呈现就业总量不确定性、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等新特点,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提供了内在驱动力。高校须通过建构“融合、介入、参与”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就业指导模式;建构新常态是对当前屮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战略判断,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速放缓,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升级。对于国家

2、而言,经济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就业,根据“奥肯定律”,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必将带来就业需求萎缩的不确定性。在新常态背最下,高校如何整合校内外资源,建构新型就业指导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无法回避的问题。一、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诉求(一)经济新常态特征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经济新常态是指区别于以往的经济常态,具体表现为3个转向。一是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弱化。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以往靠人口、政策红利的发展方式逐渐式微。三是经济发展动力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业市场对劳动

3、者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需求明显增加。经济新常态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国内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呈现一岗难求与用人单位一人难求的结构性矛盾。经济新常态带动了金融服务、互联网平台等新兴行业、领域的发展,传统行业亦随之转型,这对毕业生的视野及能力均提岀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知识结构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造成毕业生学非所用、学无以用的尴尬境地。据调查,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

4、自己的职业期待”[1]30,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结构性矛盾。第二,就业总量不确定性增加。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工厂“关、停、并、转”以及劳动者分流与下岗现彖。同时,机器换人成为国内经济转型不可逆转的趋势,就业市场有效岗位不足。相比之下,国内毕业生人数却持续增加,据统计,2017年高校毕业牛达795万,较2016年新增30万,再创历史新高。有效就业岗位增长与毕业生人数增长呈现持续不对等现象,加剧了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可见,经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及经济增速的调整,让已处于结构性矛盾的就业现状呈现出就业总量的不确定性。(-)经济新常态

5、带來的大学生就业困境第一,就业观念与就业形势错位。当代大学生均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享受着改革开放红利,其自我实现需求日渐显现,生存需求逐渐淡化,就业观亦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并存。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快速转型与发展,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把好工作等同于有编制的“铁饭碗”,不少毕业生肓目追求自我实现。求职功利化致使学生一味追求传统、体面的工作,而对县镇地区的工作“视而不见”,对到第三产业就业的主动性及倾向性不高。就业观念与就业形势错位,导致高校毕业牛求职动力不足,求职选择挑剔,求

6、职期待过高。第二,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错位。就业难实质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其至发生冲突,有学者称其为“技能鸿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雇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三方面的新诉求。一是积极主动的意识。就业结构性困难及经济新常态下就业总量不确定性叠加,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而复杂。家庭经济情况总体好转淡化了高校毕业生的生存压力,造成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而前迷失方向,求职主动意识淡薄。据麦可思调研的结果,截至2016年6月,2015届未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屮27%为“待定族”,高职高专毕业生中40%为“待定族”,

7、即不求学不求职的状态[1]124。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在于“新”,变化及不确定性为企业发展、学生求职带来了新挑战,只有积极主动应对,方能获得生机。因此,经济新常态下雇主对大学牛积极主动意识的需求将大幅提高。二是生涯规划及适应力。首先,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频发的职业流动使得职业生涯的界限被打破,无边界职业生涯成为社会主流,个人优势能力转化为职业选择的自主权,组织与员工可以就某个项目采用“个人+平台”的联盟方式,雇佣方式更为灵活。其次,行业结构调整,雇主不得不在变化中不断主动适应、调整以重获企业发展。与此相应,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快速变

8、化的社会及职业发展中不失语、不失意、不失志。最后,当前社会逐渐兴起了多重职业身份,1人身兼数种职业。人们开始不满足单一的职业和身份的束缚,希望活得更为精彩自主、多元有趣。鉴于此,快速适应职业发展,并在不同职业身份之间自如切换,成为新吋期就业能力的新诉求。三是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