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

ID:39528407

大小:232.7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05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_第1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_第2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_第3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_第4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专业名称:理论经济学年级学号:2015112203姓名:申洪根任课教师:袁涌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摘要]:目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并且面临着“中国制造”处于国际分工低端、资源环境紧约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中国还受

2、到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等国际环境的威胁,加快国内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因此,中国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秉承“优质、高端、独特、新颖”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并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紧抓革新的先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工业化发展现阶段,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

3、、工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变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正走向一个速度放缓、需求转变、结构优化的“新常态”。[1]随着“互联网+”与“智能化”的蓬勃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加强,并且呈现出深入融合的趋势。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并且国内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这段黄金30年的时间里,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体系进一步深化、工业规模不断增加。然而,在新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势,未来的新兴工业化之路也将遭受诸多的挑战。2014年12月,中

4、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指出我国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三大挑战分别是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因此,仔细分析现阶段中国工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深入探究欧美新时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32.2%,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年均增长20.3%,生物药品制造行业年均增长13%,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年均增长12.4%,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年均增长12.3%,新兴产业呈现出极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此外,国内的制造业层次大多处于国际低端,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偏低,金融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持严重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这些都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并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顺利进行以及现代

6、化工业的实现。因此,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去除过剩产能,有效实施供给侧改革,促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当前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二、当前中国工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一)“中国制造”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中国所制造出来的大部分产品仍然是中间产品和组装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利润微薄。同时,国

7、外还对中国制造产品实施“反倾销”,这更加剧了中国工业制造的窘境。2016年5月,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该报告指出,从制造强国分项指数构成看,中国的规模发展指数占综合指数的比重,2012-2014年分别为47.97%、49.74%、51.08%,在综合指数2013和2014年的增长中分别占比85%和105%,这表明规模发展仍是当前支撑我国制造强国进程的主要因素。但是与较规模发展指数相比,质量效益、结构优化以及持续发展三项指数占比均不高,基本在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相比

8、较,我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全球的产业链分工来看,中国的大部分产业都是呈现出“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格局,即产业价值链前端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创新服务和产业价值链后端的营销管理、渠道构建、售后服务等都是在国外,而低附加值与低技术含量的加工组装的中间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