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5336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低段阅读教学语感的培养街头小学蔡云飞什么是语感?叶圣陶曾经作过明确的解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在阅读教学屮的重要任务Z—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培养语感,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语言。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有:1、读中体会、触发语感2、形式多样、训练语感
2、3、背诵积累、积淀语感4、品析揣摩、体会语感5、充分想象、拓展语感(一)、读中体会、触发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大量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如:一位老师在教三年级《陶罐和铁罐》设计了一个朗读的环节。师:课文中“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最能体现铁罐的傲慢?牛: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陶罐的傲慢。生:我把“碰”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这也能表现铁罐的傲慢。生:我觉得“我”字重读
3、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我是十分结实的、了不起的铁罐子,你算什么东西!生:我觉得“陶”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表现了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突出了铁罐的傲慢。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各自的想法大声读几遍吧!教师的一句“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各自的想法大声读几遍吧!”。他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也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牛站在自己不同的角度上去感受。学生也就在这自悟自得中感受着朗读的乐趣,语感得到了培养,个性
4、得到了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形式多样、训练语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教《小鹿的玫瑰花》时,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师:读课文有一个很高的境界,读着读着,就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你们行不行?生:(行)师:那就是试试吧!老师就看你们的脸了。(学生自由投入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师观察每一位学生朗读表情)(自由朗读后,教师釆访学生。)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学牛都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说说你当吋的心情。师采访生1:老师发现你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过了,
5、这是为什么?生1:当我读到小鹿把脚跌伤时,心里很伤心,所以脸上的表情就难过了。师采访生2:老师发现你读书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为什么?生2:当我读到小鹿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时,心里很高兴,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师:你真会感悟,述感受到别人的快乐。请你读给大家听!师:老师还想采访你(生3)刚才你读着读着,怎么瞪大了眼睛?生3:当我读到小鹿一癇一拐来到门外看不到一朵花时就瞪大了眼睛,我觉得很奇怪。师:还有哪些同学,在读到哪里的时候,就情不自禁的怎么了,请你自由站起来发言O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听别人规范的朗读,或者收看一些少儿节目,这途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
6、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也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如“课文朗读大赛”、“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等等让学生在活动屮培养朗读兴趣。(三)、背诵积累、积淀语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积累又离不开必要的识记背诵。语感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地积累、内化而成的。课本上的要读、要记,课本外的佳句美文也要多读多背。如教学《草》这首古诗后,我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诗,积累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并把它们摘抄在采蜜本中,述有我们学校正在进行金典诗文诵读活动,正提倡从《三字经
7、》、《唐诗》《宋词》等开始积累,课前的五分钟诵读和午间文化活动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佳词妙句。它们使学牛的语文知识能力在日积月累中日渐厚重,螺旋上升,最后完成语文积累的任务。(四)、品析揣摩、体会语感训练语感,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读、议、品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文字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敏锐和感悟力。低年级学牛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品味词句,让学生去领悟作品语言的独到之处。我是这样做的。1、换词比较,体会用词准确2、增删比较,发现规律1、换词比较,体会用词准确将句中的关键词语换
8、成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再与原句比较,可发现他们表达的意思的奥妙差异,体会出祖国语言的丰富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