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4529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童谣的德育功能及其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童谣的德育功能及其运用【摘要】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童谣具有美育功能、同化功能、规范功能和导向功能。正确、有效地发挥和运用童谣的德育功能,寓教育于娱乐中,使学生在愉快的童谣活动中受到教育,打开学校德育工作新大门,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关键词】新童谣新德育童谣,即儿童口头上流行的歌谣。它的特点是形式简短,意义浅显,念起来朗朗上口,有趣好玩,易于掌握,是儿童中广泛流传的口头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时代的儿童中都有童谣在流传,这些童谣有的是出自儿童之口,有的是大人们为孩子们编的,有的是作家学者写的,它除有很强的娱乐性外,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有的健康向上,有的腐朽堕落,具有十分显著的德育功能。
2、所以,开发利用童谣资源,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此话不知是谁说的,它充分说明了童谣与儿童的密切关系。著名儿童诗人高波说"童谣是一面镜子”,也说明了童谣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每个人从“哇哇”落地来到人间,首先是在妈妈的哼唱中吃好、睡好,然后又在周围亲人们的吟咏中成长、懂事。“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精瘦”“摇摇摇,摇摇摇,小船摇到外婆桥……”这些哼唱,这些吟咏,就是童谣,不同语言,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童谣,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一孩子聪明健康地成长。这是每个人最初接受的德育。由此可见,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二
3、、童谣的德育功能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可见,童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童谣具有哪些德育功能呢?1.美育功能从思想内容看,童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积极、健康、向上的,称之为“健康童谣”;一类是反映消极、落后、腐朽的,称之为“灰色童谣”。健康童谣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灰色童谣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不良的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童谣本身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内涵,因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健康童谣反映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它所表现的每一事物都具有美的价值,学生在说唱这些童谣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体验美,感受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美的陶冶。因
4、此说,童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美育的功能。1.规范功能童谣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诗歌。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童长大成人的,都经历过快乐的童谣时代,如果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谣时代,总能清楚地记得童谣曾经给我们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现代儿童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虽然不同,但童谣的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依然存在。如:“铃声叮叮响,钟声响叮当,我背着书包出学堂。出了校门快回家,不在路上跑和玩,红灯绿灯仔细看,安全第一记心上。”(本人编),在这则童谣中提出了“学生放学后不能在路上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规范要求0又如:“太阳当空照,小鸟喳喳叫,我背书包上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要问早。讲文
5、明,讲礼貌,太阳公公眯眯笑”(本人编)。这则童谣提出了关于文明礼貌的规范要求。如此这些就是童谣的规范功能。2.同化功能有人认为,童谣是贴近学生的德育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的金钥匙。的确,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趣好玩,唱起来有韵有律,易于掌握,且意思明白,道理浅显,学生很容易接受。基于童谣的这些特点,把它运用于德育,自然成为德育的语言,自然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所以,把童谣运用于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无限乐趣中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品行,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形成好习惯。这就是童谣的同化功能。童谣的这种同化功能运用于德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导向功能童谣对成长中的儿童具有多方面的
6、影响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儿童的行为动作方面进行引导训练,使之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并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拿起小牙刷,刷呀刷呀刷。早晚刷两遍,一上又一下。里外刷干净,小牙白花花。不会生蛀虫,人人把我夸。”(福建新童谣《刷牙》)这则童谣对儿童养成刷牙习惯具有导向作用。‘'早晚刷两遍”提出了时间次数的导向;“一上又一下,里外刷干净”提出了方法的导向;“不会生蛀虫,人人把我夸”提出了兴趣意志方面的导向……这些都说明童谣具有导向功能。以上所说童谣的美育功能、规范功能、同化功能和导向功能很普遍。大多数童谣对儿童的思想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有的指向行为,有的指向思想,有的指向品德,有的指向意志童谣的这些
7、功能体现了它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挖掘利用童谣的功能为教育工作服务,是当前德育工作的新举动,新方向。三、正确、有效地发挥和运用童谣的德育功能童谣具有不可置疑的德育功能,然而多少年来,童谣一直被视为“小姓”流落于民间,而未曾登上教育这一大雅之堂,直到近几年,社会上的灰色童谣冲击到了学校教育的宏伟殿堂之后,才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开始在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中火热起来,出现了“新童谣”。但新童谣的出现,并未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