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

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

ID:4674774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_第1页
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_第2页
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_第3页
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阅读教学中“虚心涵泳”【关键词】阅读教学虚心涵泳【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24-01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提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确实,阅读是生命之间的对话,是生命之间的认同、交流和碰撞。在阅读中,我们体悟到文本中所蕴涵的生活底蕴和生命信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切身体验。只有“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我们才能真正把文章读透,并为己所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帮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呢?一、营造“虚心涵泳”的良好氛围"平心

2、和气”实质上是强调通过对无关的事物和无关的心理活动的排除,达到对文学作品的凝神专注,从而形成一种最佳的审美心境和接受心境,这就是“虚心涵泳”的开始。而要使学生形成这种最佳的审美心境和接受心境,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友好氛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做到"虚心平气”,“平心和气”。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或音乐手段制造一种符合课文特定情绪的氛围,以唤起学生的“预备情绪”,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例如,某位老师执教《家乡的桥》一课时,充分运用音乐为学生营造出江南水乡悠悠的韵味。整堂课学生在意境悠远的江南小

3、调中,在教师温婉轻柔的语言中潜心会文,品读感悟。最为巧妙的是教师在教“名称美”这一段时,围绕桥的名称提问:“这些桥名是由哪些字体书写而成?你最喜欢哪种字体?用课内或者课外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然后要求学生把对字体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并相机指导读好“飘逸潇洒”、“刚劲雄健”。学生不但了解桥的名称,更体会到了汉字的字体美。二、体味“虚心涵泳”的深远境界学生只有通过对作品的表层语言、文字以及音韵、节奏、声调和韵律的“讽诵”和“熟读”,才能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的情趣和韵味的领悟和把握。某位老师教学《古诗四首》,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一诗后两句有如下导读片段:师: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多少年啊?生:很多年。师:整整65年。诗人写这首诗,中原沦陷已整整65年。65年,780个月,23700多天啊,一个刚刚落地的娃娃也已经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啊,一年过去了,读一一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一一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10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读到这里,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古诗含蓄、凝炼,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领

5、学生走进这种文化,须得潜心会文,虚心涵泳,熟读精思,切己体察,方能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正是基于此,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涵泳”、“善读”,使他们对文之意、文之蕴、文之神产生深刻的感悟和认识。以上课例中,教师结合诗人经历,以其凝重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学生辐射,并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人“耿耿不眠”的爱国形象在学生眼前高大起来,与诗人内心深层情感的碰撞,让学生尤为投入,直至心潮澎湃,情感激荡,无法平息,从而对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作者心心相通。三、提升"虚心涵泳”的潜在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

6、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说明,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是最好的语文实践,是最好的阅读实践。阅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多诵遍数”,读到“通透烂熟”、文中语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程度。课堂上,学生要有充裕的时间静心读书,要有安谧的环境潜心思考。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通过“指名读一教师评价一教师范读一学生练读一指名再读一教师再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读得不好到读得有声有色,螺旋上升,逐步提高。教师紧扣“躲”、“挡”、“笑”等重要的字眼,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

7、悟时间,思考“从这些词语当中你读懂了什么?看出了什么?”让学生静下心来,咬文嚼字,虚心涵泳。将“母爱是什么?”这一问题贯穿其中,层层深入。教师抓住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且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成果,使学生的认识和体会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咬文嚼字和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把探寻问题答案和追寻思维过程结合起来。学生由“熟读”全文到“精思”其中。这样,文之言就能“皆若出于吾之口”,文之义就能“皆若出于吾之心”。“言语的学习和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虚心涵泳”,反复玩

8、味,才能“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当他们的情绪、思想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全身心地沉浸在作品中,与作者、教师的心灵息息相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责编黄鸿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