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47567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2浅论朱自清《荷塘月色》屮的修辞现象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文章语言文采焕然,修辞的运用也是一门艺术,下面通过对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部分修辞现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修辞的作用。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种感觉的修辞方式。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凹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这两句,是运用通感的典范。第一句中,感官对“清香”的嗅觉和“歌声”的听觉构成了通感。由比喻构成的通感,要有相似点,那就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因为是“缕缕”和“渺茫”。作者在描写时打破了常规,把“声”、“香”联系起來,使嗅觉与听觉沟通。作者用“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体验,来品味微风送来的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的荷花散发的“清香”,唤起人内心微妙地情感,使两种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在心理反应上得到了自然地沟通。第二句中,视觉的“光和影”与听
3、觉的“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用“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作者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勾虺而诉Z于听觉,因为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其相通之处。比喻、排比的运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排比,能是行文朗读起來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4、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田田”横向写出塘中荷叶之多,面积之大,“层层”从纵上写荷叶的错落有致。“亭亭”一词,表现了荷叶的姿态秀美,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迎风飘舞的姿态。荷花如“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运用了博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荷花是白色的,在池中小小的,乂多,为叶子所衬托,更显其美。“明珠”是近写荷花的晶莹剔透;“碧天里星星”描绘从远处看到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和月光的辉映下荷花若
5、明若暗闪烁着的景象。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这说明荷叶出水高,像撒开的裙。荷香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荷香若有若无,远远的才能闻到,这种感觉与渺茫的歌声和似,若隐若现。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酣眠固然不可少,
6、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别有一番情趣。《荷塘月色》是作家成功运用修辞手法的典范,在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我们若能掌握部分修辞手法。定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增色不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