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

ID:46746579

大小:7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_第1页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_第2页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_第3页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_第4页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王国维“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黄文丽405000911099摘要: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和交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人间词话》是他在接受了西洋美学哲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作出的评论,提出了“境界说”,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是借鉴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美学理论和意志哲学。本文主要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与“写境”这两对“境界”的形态,谈王国维的“境界说”对叔本华美学哲学思想的借鉴。关键词:王国维;境界说;叔木华美学哲学引言王

2、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人间、观唐等,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学术研究涉猎广泛,著作宏富,成就甚高。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他在人生学术鼎盛之际,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王国维潜心研究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大约开始于1900年在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读书时。对此,在《口序》中他记道:“留东京四、五月而病作,遂以是夏归国。自是以后,遂为独学之时代矣。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山在决心从事于哲学的过程中,他选择的学习对象是康徳和

3、叔本华。但因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至'先天分析论'几全不可解,更辍不读,而读叔本华Z《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叔氏Z书'然于其人生哲学,观其观察之精锐与议论之犀利,亦未尝不心怡神释也’。”⑵故王国维流恋沉醉于其中,进入了一个“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同时因为生活的困窘,身体的羸弱,理想的不得志,心屮蕴含了许多心酸,因此心情忧郁。正是这种忧郁拉近了他与叔本华的距离,使他将人生体悟与叔本华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在受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洗礼后,1904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艺术美学方面的批评论文《V红楼梦〉评论

4、》,体现了王国维对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体悟;1908年发表《人间词话》,这是他将叔本华美学投入诗学领域去体味验证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他的“境界说”理论上。一、“境界”之义界《人间词话》理论批评部分,首先提出来讨论的就是作为评词基准的“境界”二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开端就特别提出“境界”二字来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⑶关于他提出的“境界”一词,其含义到底指的是什么,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对之有一个明确的义界,所以引起后人许多不同的猜测和解说。其一是以“意”与“境

5、”二字来解说“境界”一词。以“意”字来指作品中所写的“情意”,以“境”字来指作品中所写的“景物”,而“境界”一词就是兼指两者。如刘任萍在其《境界论及其称谓的来源》中就曾说:“"境界'之含义实合'意'与”境'二者而成。”萧遥天在其《语文小论》中也曾以为“境界”就是“意境”的意思。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解说是不错的,因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六则屮曾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⑷,所以“境界”一词除“景物”外还兼指“情意”,也就是所说的“意境”。并且

6、王国维在其一般批评文字中也曾屡次使用“意境”二字,如其《宋元戏曲史》在论及元剧之文章吋就说“元剧最佳之处……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S但是王国维所谓的“境界”的含义必定有不同于“意境”的地方。李长之在其《王国维文艺批评著作批判》一文屮,又用“作品中的世界”来解说“境界”二字。其实“境界”与“世界”毕竟是不同的,“世界”一词只能用来描述某一状态或某一情景的存在,并不含有衡定及批评的意味,而王国维所用的“境界”二字则带有衡定及批评的色彩。陈咏在其《略谈境界说》中,也曾以“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感情”、“气氛

7、”等来解说“境界”一词的含义,但他只是舍本逐末地从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表现来作解说,而不是从根本上来界定其含义,所以这种解说也是不妥的。又有人尝试从“境界”二字的训诂或出处来界定其含义。萧遥天在他的《语文小论》中就曾从训诂学方面来加以解说:“境'的本字作'竟',《说文解字九'竟,乐曲尽为竟,从音,后人会意',引而申之凡是终极的都可称'竟'。”⑸所以他就下结论说:“文学的造诣的'终极现象'便称为文境、诗境/然而,他所说的“文学的终极现象”又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他又说:“单说'境’这个终极现象究竟是什么,只是空

8、洞不可捉摸的。”据此他批评王国维“选词不审”,显然这种解说是不正确的。如果从其出处来看,“境界”一词本为佛家语,但它不是指佛家经典中的一个特殊术语“尔焰”,而是一般所谓“境界”梵语是Visaya,意思是“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不过这里的“势力”并不是指世俗上用以取得权柄或攻土掠地的“势力”,而是指人的各种感受的“势力”。在佛经中有“六根”、“六识”、“六境”的说法,也就是说,唯有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