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44179
大小:7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腐败的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责任编辑:yzn时间:2009-3-30—、腐败成因分析。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力蜕变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一个社会的反腐制度漏洞百出,那么腐败绝对是桩“低成本、高回报”的行为,当个人手中掌握的一定缺乏监管的社会权力时,就难免有人会使之兑现成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当把公共的资源变成个人或者是小集团的私有产品时,必然损害社会大多数的利益,降低社会运行效率和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挫伤公众对权力的崇敬
2、感和信任感,这种龌龊的低成本交易只能从整个社会中来抽取平衡,最终带来的是社会秩序的颓然崩塌。可以说,腐败份子就如黄宗羲在著述中《原君》所描述的:“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瑞典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冈纳•缪尔达尔提出了“软政权”一说,它表现为:因为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与实施,各级公务人员普遍不遵从交给他们的规章与指令,并且常常和那些他们本应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个人与集团串通一气,通行“权钱交易”原则。其突出特点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那些掌握经济、社会和政治大权的人,利用随意性
3、控制牟取暴利。即使制定了法律,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在“软政权”中,制度、法律、规范、指令、条例等都是软约束,可以讨价还价,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有好处时执行,没有好处时不执行;有“关系”时执行,没有关系时不执行,“软政权”实质上是一个由少数人设计的用以最大化政治控制和寻租活动的政体。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当缪尔达尔把“软政权”作为不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所有不发达国家的政权都归类到“软政权”中时,就未免流于绝对化。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单就某一方面的原因来谈论腐败,都难免片面和狭
4、隘。但具体到一个社会中,往往能找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主导因素。从我国来看,腐败产生的有是历史的原因。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民族中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惯性,封建社会等级结构中,官吏始终处于社会上层,属于“劳心者”,属于社会的支配者,这中官本位思想支撑着压迫者的地位,同时也给被压迫者极大转换身份的渴求。这中支配式、奴役式的权力观,至今在一些地方还能找到滋生的温床。还有体制机制的原因。腐败的发生,一是由于行为人贪欲所趋,二是手中握有能够贪利的工具——权力。当然,手中拥有权力并不必然导致腐败,只有滥用权力之时,才可能有腐败发生。权力的滥用往
5、往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掌握权力者缺乏正确使用权力的行为习惯;二是权力缺乏必要的监控。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新中国成立至今才刚刚60年,而共产主义的执政时间从十月革命开始算起也不过区区的91年,相较于资本主义三百多年的执政实践,以及执政之前三百多年的在经济、思想和斗争上的准备时间,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社会主义制度完备程度可想而知,这种经验的产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在不断的制度创新和汲取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才能得到完善,所以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市场经济的因素也不可
6、忽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国家重新带来了活力,但也难免泥沙俱下,一些腐朽的、堕落的歪风邪气冲击着每个人的头脑,部分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迷失了方向,在收入差距面前,物质至上、拜金主义造成他们心理极度不平衡,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成为他们“快速致富”的不二选择。二、腐败的社会成本从个体层面上来看,具体到一个案例中,似乎腐败仅仅是给个体或者是一个小群体带来直接伤害或者是说提高其生产活动的成本。这种状况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也许如此,如果不是官方刻意追求惩戒效应,绝大多数腐败典引起整个社会的震动,也不会给统治阶级的权力基础带来很大的伤
7、害,只有当政权中的腐败已经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并却成为常态时,腐败才足以起到权力的“终结者”作用。型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引起一定的负面效果,并不会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腐败的社会成本逐渐抬高,某些时候仅仅是一个个案,就足以使国家政权受到极大的伤害,“腐败行为对任何实现现代化理想的努力都是极其有害的。腐败盛行造成了发展的强大障碍与抑制”。胡锦涛同志说:“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腐败的社会成本可以粗略的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政权的形象、信誉等成本。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普及,任何地方的信息可以在第一
8、时间传到任何一个角落,如果信息传递者在传播过程中为达到其既有目的而添加新的信息,那么将会在不同的受众之间足以引起不同效应。例如,食品药品的安全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但是从2004年起,中央却在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中陆续挖出一条条蛀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国家药监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