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42265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校本培训的管理策略-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首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培训的管理策略垂杨柳中心小学李德云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是一所学校获得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支撑,而优质师资群体构建的根本途径在校本培训。显然,“校本培训的管理策略”所指向的重心不是培训本身,而是“管理层面”的具体运筹。不是为了回答“培训什么”,而是为了试图丰富“怎样培训”这一命题。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我们认为,处在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社会化的背景下,人人都在培训,校校都在培训,对于“培训什么”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对“如何培训”?如何使培训的过程和结果达到最优化尚在探索之中,同时,各校校情的多样化,各校校本培训的成熟程度不同,也给我们每一个具体的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提供了“创新校本培训
2、、发展校本培训”的广阔空间。总结我校校本培训管理的探索实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系统筹划、组织调控、激励引导、创新操作”。一、系统筹划,让校本培训走出抽象,走向具体校本的本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这就界定了校本培训的立足点必须是学校。培训的指向是“教师”,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这就界定了校本培训的指向点是教师的发展。因此,校本培训的过程应该是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应该是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的互动过程。依据“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我们确立了“两个定位”、“三个适应”的培训理念。“两个定位”即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上,把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定
3、位在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三个适应”即教师的言论、行动必须适应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教师的个人发展必须适应教育竞争的形势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我校以“两个定位”、“三个适应”为基本原则,规划校本培训的总体布局,构建校本培训的整体框架。二、组织调控,让校本培训走出随意,走向规范坦率地说,目前教育的竞争实质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这本无可非议,但由于视野的局限,人们的目光往往过分注重质量这一结果,而忽视了提高质量的过程,从而在观念和意识中弱化了对校本培训的重视,形成了质量指标是硬性指标、校本培训是软性指标的功利倾向,导致了学校“抓质量”一手硬,抓“校本培训”一手软的现象
4、;造成了“校本培训”表面人人参与、轰轰烈烈,实质自由散漫、虚以应付的图形式、轻过程、缺实效的虚假繁荣。如何克服这样的怪象?如何把“校本培训”纳入到学校日常的规范的管理过程之中?我们采取了三大策略加以有力调控。1•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组织着眼校本培训的系统运行,落实“三级组织”的管理职能,形成严密的系统管理。第一级为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学校)。立足宏观调控,明确培训思路,规划培训目标,指导校本培训的有序展开;第二级为校本培训学科组。立足中观策划,依据学校的培训思路,围绕学校的培训目标,立足本学科的职责,设计各学科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安排,明确各学科的培训措施和要求,督查培训的实施过程,检验和评价培训的
5、绩效;第三级为教研组。立足微观落实,以组为单位,具体制定培训的任务和指标,具体落实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具体负责培训活动的过程记载,具体评价组员的培训表现,维持和促进有效的培训组织的形成。在管理运行的过程中,以“上级对下级调控,下级对上级负责”为枢纽,实现“三级组织”的有效、有机的联结,提高管理的整体功效。2.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着眼校本培训的规范运行,实施“依法治训”:(1)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针对校本培训实践和实施过程中暴露的薄弱点和薄弱环节,我们先后修订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奖励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学校制度,使校本培训的管理有章可依。(2)加大“依法治训”
6、的执行力度。第一,将校本培训的管理纳入到学校奖惩制度的体系之中。例如,将校本培训的是否参与纳入到出勤制度之中,将校本培训的业绩细化到各学科的成果奖励之中;第二,将校本培训的管理纳入学校的考核体系之中。例如,把学校规定教研、科研、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列为教师学期考核的必要条件,把完成任务的优劣作为教师考核评优,甚至是一票否决的依据。通过制度层面的奖惩和考核,维护学校“三级组织”实施校本培训的权威性,促使校本培训进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3•优化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奖惩和考核作为学校手段的使用,其根本目的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施以有力的制约和积极的引导。但如果使用不当,操作简单就
7、会导致评价不客观,结果不公正,就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引发教师的消极和抵触情绪,更容易滋生弄虚作假、层层应付的不正之风。为了充分发挥奖惩和考核的杠杆效用,我校立足两个重点实施分类分层评价。(1)立足两个重点:立足平时的态度表现、学期培训的业绩体现,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绩效性评价的统一;(2)分类评价:依据培训项目和任务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在逐一量化的基础上形成终结性结论,实现项目评价和总体评价的统一;(3)分层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