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

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

ID:467407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6

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_第1页
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_第2页
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_第3页
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苏轼散文的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更多的是指人文素养,是指“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淀和升华”,内涵极为丰富,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以及民族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等等自然为其应有之意。在这种意义上,我国古代士大夫继承发扬了这种人文情怀,具体表现在治国参政的理想抱负、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忧国恤民思想以及对人情、国法和天理的知识、观念等。那么,作为“士大夫化”的典型代表——苏轼,又是如何阐释“人文情怀”的呢?作为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家,苏轼散文充

2、分彰显着他的才气,豪气和“仙气”。那么,从这些不朽名篇中,我们又是如何看到苏轼的“内宇宙”的呢?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欧如瀚,苏如海”之喻。苏轼并不把文章看成是单纯的“载道”之具,并不认为文学的目的只是阐发儒家道德理念;他常用迂回的方法,肯定散文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哲理思考方面的作用和艺术创造的价值。苏轼指出散文也是“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序》),是“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通判厅题名记》),倘若考虑到如前所述苏轼的思想出入于儒、道、禅,而非“

3、纯儒”,这种对文学的个人性的认识就更有其突破儒道狭隘范围的意义了。确确实实,苏轼的文章在所谓“古文”的系统中,无论比之于早期的韩、柳,还是比之于同时的欧、曾,都要少一些人为讲究,如行云流水一般,姿态横生,吻合他自己的情感基调与个性特色。1.史论、政论苏轼擅长写议论文。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

4、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韧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2.小品文史论、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

5、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正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3.叙事记游之文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叙事记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

6、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苏轼的散文创作有一条明显的文化心迹:关注人情世态,关注社会现实,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主张通过人自身道德修养去实现人生理想。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人文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他笔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这种独特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独立人格的创作立场,旷达的

7、创作风格,以及审美的创作追求等几方面。关于苏轼人文情怀的探究,古往今来,可谓众说纷纭。一.苏轼的政治情怀苏轼忧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在他的诗文中,也是体现得十分鲜明的,而且内容广泛,影响深远。[1]他注重伦理情感胜过功名利禄,在从仕之始就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9]虚无中又透出充溢的、有为于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诗人、文学家的伟大的人品。[12]在苏氏父子中,苏轼以其自进不息,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达观态度,将宋代散文推向最高的峰颠。[13]二.苏轼的

8、世俗情怀该词不仅是苏轼对他人观点的辩驳,体现了苏轼独立的批判意识,而且还体现了苏轼对自我、对人生特有的通达。[2]由于入世理想的制约和规范,出世之心不再是价值意义上的终极追求,而只是他积极进取的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精神支撑。[3]苏轼生活在人世,但又不愿意为人世所困,于是他就只好采取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此来超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