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8084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中国古代文学中言、象、意三者的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古代文学中言、象、意三者的转化浅论中国古代文学中言、象、意三者的转化摘要:自先秦时期起,中国文人就对言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解释,并且在言和意之间引入了象这一概念。言象意三者之间是如何进行的转化,影响三者转化的因素都有哪些,。只要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关于言意之辨的结论就会显得清晰很多。关键词:S;象;意;转化;语吞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24-02言意之辨一直以来是做学问的人所关注的焦点。最早关于“言与“意”的文字记述来自《周易・系辞上
2、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是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里,孔子在“言”、“意”之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一一“象”。那么“象”与“言”、“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呢?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有着这样的解释:1、“言生于象,象生于意。”象是言与意之间的中间产物,起着连接两者的作用。2、“意以象尽,象以言着。”意通过象得到体现,象通过言得到表达。3、“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也就是说,象是“得意”的工具,言是“得象”的工具。耍得到象和
3、意,则耍忘掉言和象,因为言和象同为意的载体,不是意本身。总而论之,一切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都是通过言、象、意三者的相互转化得以实现的。而言、象、意三者的转化情况,决定了语言表达的状况。一、言、象、意三者的转化详情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的工具,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达体系,必须包含语言的发出者、语言的接收者,以及语言本身。这里暂且把语言的发出者(包括口头与书面)称为“发送者”,把语言的接收者(同样包括口头与书面)称为“接受者”,语言(口头与文字)则是“言”。那么三者的关系可简单的表示为:发送者一一
4、言一一接受者。而“言生于象,象生于意”,“意以象尽,象以言着”,则说明,语言传达的过程为:发送者先于头脑中涌现出意,再将Z转化为象,随后用言表达出象;接受者听到言后,在头脑中形成象,然后将象再转化为意。为了方便区分,这里将发送者头脑里的意和象称为意1与象1;将接受者头脑里的意和象称为意2与象2。那么,便可将以上的论述用下图表示:由图可知,在一个完整的语言传达体系中,包含了以下四个步骤:步骤一:意1转化为象1步骤二:象1转化为言步骤三:言转化为象2步骤四:象2转化为意2要知道接受者是否正确地理解发
5、送者,关键就是意2和意1Z间的吻合程度,若是意2与意1吻合度高,则说明接受者充分理解了接受者的木意;但若意2与意1差距大,则说明接受者没能得到发送者的本意。而影响意1和意2Z间差距的要素,则在上述四个步骤Z中,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导致所传达信息量的变化。发送者如果思考方式过于特殊,会使象1与意1造成较大的偏离;若是发送者表达有问题,也会导致言无法准确地描述象1。接收者如果语言水平不足,会造成从言中形成错误的象2;而理解方式的不同乂会使得从象2中得到不一样的意2。所以要形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言象意传
6、达过程是极其困难的。《庄了・天道九“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即是说,用语言表达“意”,但是有些想到的“意”却无法用语言表达。陆机《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Z难,能Z难也。”庄子的“不可以言传”和陆机的“文不逮意”,更多的不是作者无法用客观文字表达主观之意,而是心中的主观“意”无法传化为清晰的“象”,也就是意1到象1的转化出现了障碍。如果主观Z意能转化为象,象到言的转化对于庄子和陆机这样的文学大师來说自然是不成问题的。由于言象意之间的转化会导致信息
7、的增减,所以禅宗提出了“无言Z教”O即是希望摒除“象一一言象”的转化,减少导致信息增减的步骤,从而达到“意一一象一一意”转化的目的。《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中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吋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与摩诃迦叶。”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不着形迹,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于是释迦为了传达这样博大深邃之意,用了“拈花”这一“象”。不过能
8、重这个“像”中回溯出佛祖真意的,只有迦叶一人而已。当发送者想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抽象的概念时,往往会用一些相对简单、具体的象来加以阐述。从复杂的意到简单的象,抽象的意到具体的象,这便是意与象的偏离。如“愁”这一心情,历来文人用了不同的象来加以阐释:李煜《虞美人》说:“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青玉案》说:“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了黄时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春水、烟草、风絮、枯藤、西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